4月26日,“中国(济南)国际太阳能热利用大会”在济南召开,这次会议是我国召开的第一次国际太阳能热利用大会。就太阳能的利用和开发问题,本报专访了大会承办单位负责人、山东省发改委主任费云良。
推进太阳能利用和发展
问: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这次大会的情况?
答:这次会议是由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山东省政府联合主办的,是我国第一次举办国际太阳能热利用大会。
问:您如何看待传统能源的使用是造成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这一说法?
答:传统化石能源的局限性,是造成能源和环境问题、阻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化石能源是经历数亿年的化学变化而缓慢形成的,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而人类生产和生活对能源的需求则成几何级数增长。据统计,按现在的需求和开采速度,全球剩余的可开采化石能源总储量也就能维持人类再用100年到200年。另外,全世界每年因消耗煤炭、石油向空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达60亿吨,超出地球生物圈能够吸收量的一倍,温室效应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
我国也面临着同样的能源和环境问题。我国化石燃料在一次能源中占94%,电力供应的75%来自煤电。因此造成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对我国的环境也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太阳能具有储量“无限性”
问:请您谈谈太阳能利用在解决能源环境问题中的作用。
答:太阳能以其储量的“无限性”、存在的普遍性、开发利用的清洁性等优势,已经成为解决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等问题的有效途径,是人类社会理想的替代能源。
我国大多数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年平均日辐射量在每平方米4千瓦时以上,开发太阳能的潜力巨大。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制定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提出了扶持太阳能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太阳能集热器制造中心,集热器推广面积累计达到9000多万平方米,占世界总量的60%,覆盖4000万家庭约1.5亿人口。
山东省委省政府从现阶段山东实际出发,把太阳能热利用作为发展新能源的突破口。经过十几年的发展,2006年山东太阳能热利用行业总产值达45亿元,居全国首位,占全国的20%左右,年均增速超过30%,集热器推广面积累计达到1500多万平方米,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太阳能热产业发展和推广利用基地。
强化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
问:对今后太阳能利用的发展,你有什么看法和意见?
答:有关资料显示,到本世纪末太阳能将取代其他能源,跃居使用量首位。
太阳能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政府能源政策和发展战略的支持,离不开良好的社会氛围,对山东来说,重点应抓好三大环境建设。
首先是强化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促进太阳能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应该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推动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制定推进太阳能应用的激励政策。通过税收优惠,支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对农村或贫困地区应用太阳能给予专项补贴;鼓励科技创新,努力突破阻碍太阳能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通过建设部门的行业管理和监督,加强太阳能与建筑结合的推广应用力度,推动国家相关能源政策的落实。
其次应增加资金扶持力度,进一步形成有利于增加太阳能投入的融资环境。政府相关部门要结合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实施不同模式的太阳能发电、太阳能供热等应用示范工程,促进太阳能在生产和生活各个领域的应用。
第三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在全社会形成使用太阳能的良好舆论环境还要尽快建立绿色GDP考核体系。
同时,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必须加强国际社会在研究开发、技术转让、资金援助等方面的合作,促进太阳能的和平共享和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