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作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主力军,神木县的发展备受关注。2001年神木县首次进入西部百强县,居第67位,到“十五”末,位次前移52位,居西部874个县的第15位。神木县的发展,得益于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勇于改革,大胆创新,锐意进取作为全县人民的思想主流和行动准则。
作为陕北跨越发展的排头兵,神木县的发展总是那么引人注目!
4月中旬,春和景明,在省委、省政府第五次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座谈会召开前夕,记者赶赴神木县采访。神府煤田开发20多年来,神木县始终走在陕北摆脱贫困、跨越发展的前沿,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2006年,神木县在全国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评比中居第161位,西部12个省区的874个县中居第14位。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0亿元,5年年均增长37%;实现财政收入3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9亿元。
谈到新一轮的发展,神木县委书记郭宝成和县长雷正西显得胸有成竹。郭宝成说,6年前的“十五”初期,神木县憋足劲儿一举跃入西部百强,而今又再度发力进军全国百强。由西部百强迈向全国百强,意味着神木县委、县政府要带领38万神木人民将以前的成绩“归零”后轻装上阵,重新起步。郭宝成和雷正西告诉记者,神木下一轮的发展,要在三个关键环节着力:一是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能源开发的全过程;二是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让老百姓尽快富裕起来;三是夯实教育基础,让教育成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能源开发全过程
神木县因煤而兴,自上世纪80年代神府煤田开发以来,该县依托资源优势,在陕北老区县中较早走上工业化道路。但是,由于煤炭资源一直处于大规模、高强度开发状态,神木和全国其他资源型城市一样,基本处于“一煤独大”格局,煤炭企业产生的GDP和税收占到全县GDP和税收的60%以上。此外,作为以煤炭采掘和初级加工为主的产业结构,还给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针对这种现状,神木县适时提出“科学发展、环境先导、园区建设、刚性约束”的县域经济发展方针。他们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托资源优势强力推进县域经济实现以下三个转变:一是抓好能源产业整体创新,实现煤炭产业由原料和初级产品输出型向精深加工综合开发型转变。二是积极发展非煤产业,实现由单一的能源化工产业结构向多元化经济结构转变。三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实现工业经济由粗放、分散向集约化、集群化转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神木县对科学发展的诠释是实实在在的,在神木县,县委书记郭宝成常讲的一句话为广大干部群众所熟知:“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能源开发全过程”。神木县干部群众理解的科学发展观,已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有其丰富的内涵。早在10年前,神木县就实施园区推进战略,将引进的项目导入工业园区,以园区承载项目,完善服务,实施管理。为了防止污染,神木县不断提高企业准入的门槛,他们要求企业落户园区,必须坚持五高标准,即设计高起点、基础设施高标准、入园项目高科技、项目建设高速度、企业管理高效益。根据此标准,神木县已先后建成了总面积为70平方公里的4个工业园区,现有落户企业200多家。其中投资规模过亿元的项目30多个,10亿元以上的10个,过100亿元的项目1个。根据发展需要,该县正在逐步打造“一带四区五大产业”新型工业走廊带,即榆神大(柳塔)公路沿线能源化工产业带,大柳塔、店塔、锦界、大保当4个工业园区和煤炭、电力、化工、建材、载能5大产业。县上的目标是,到“十一五”末,把神木建成亿吨级煤炭、千万吨级煤化工、千万吨级载能、千万重量箱玻璃和500万千瓦电力生产基地。到2010年,使全县原煤就地加工转化率达到40%。
在园区发展上,神木县树立“让别人赚钱、求自己发展”的观念,勇于改革,大胆创新,实施一系列创业的激励政策,努力营造优良的投资环境。他们舍得投入,甘当铺路石,仅锦界工业园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县政府就先后投资7.5亿元,完成了园区主干道路、供水、供热、通讯等基础设施工程及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同时,金融、电力、税务、医院、学校、公安等社会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园区城市功能日趋完善,成为榆林市乃至陕西省最具潜力和活力的现代化新型工业园区。
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让老百姓尽快富裕起来
神木县北部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较快;而南部资源匮乏,主要依赖传统农业,经济发展缓慢,这里自然条件差,农民收入低,富裕农民的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在迈向全国百强的征途中,统筹城乡发展,着力解决民生问题,让农民朋友尽快富裕起来,成为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
如何让全县20多万农民尽快富裕起来?神木县委、县政府给出的答案是:一个坚持、两个跳出、三个依靠。“一个坚持”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为神木工业的“富”而遮掩农业的“穷”;“两个跳出”是大胆跳出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抓农村的传统思维;“三个依靠”是依靠工业化致富农民,依靠城市化带动农村,依靠产业化提升农业,从而走出一条城乡互动、工农互促的协调发展之路。
县长雷正西告诉记者,在具体工作中,县上近年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已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一是大力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在工业与农业的对接过程中,切实强化农业承接工业辐射和带动的能力与水平。二是从农民受益最直接的事情做起,多降“惠农春雨”。调整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方向,改变补贴方式。通过农机具、化肥、种子、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专项补贴,降低农业生产绝对成本,提高农业的比较优势,快速完成农牧产业的原始积累,加快产业化进程。三是大力实施“阳光工程”,给农民“镀金”。通过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转移剩余劳动力,减少农民,进而解决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农民的角色转化问题,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四是加快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农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一方面,使神木的羊子、红枣、小杂粮等农畜产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牧业产业的整体效益;另一方面,切实增加农民就业,加快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化步伐。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仅2005年到2007年3年间,神木县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资料专项补贴、扶持“农”字号龙头企业等方面已投入资金近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三年每年净增300元,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后劲。此外,神木县采取一系列其他“惠农”措施帮扶农业和农民。今年3月14日,该县启动实施“双百帮扶”工程,其具体内容是:在“政府积极倡导,企业自愿参与,坚持互惠互利,给予政策扶持,结对3年不变”的原则下,县上组织189个有实力、守法诚信经营的煤炭、餐饮、电力等企业与195个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其中民营企业占到帮扶企业总数的90%。由企业根据帮扶村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村情民情的3年帮扶规划,通过为帮扶村提供人才、技术、法律、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的扶持,争取在3年的帮扶时间内,使帮扶村的基础设施、生产条件和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在3月14日的“双百帮扶”结对动员会上,神木永恒责任公司董事长王文学、三江公司董事长尚文智当场宣布,他们将分别拿出300万元、200万元,用于为帮扶的永兴办事处李家沟村、大保当镇任伙场村新修道路、建蔬菜大棚和资助贫困学生上学。
据了解,目前,这189个企业有的为帮扶村建护岸、修堤坝、筑道路,解决人畜饮水困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有的兴办砖厂、栽枣树、组织劳务输出,从事科学种养殖业;有的帮助村民建市场、开饭店、搞农副产品深加工,显示出一派火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场面。
夯实教育基础,
使教育成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引擎
神木县委、县政府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始终把教育优先发展放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抓紧抓好,坚定不移地推进“科教兴神”战略,“十五”以来,累计投入教育资金6亿多元,使全县的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性改观,衡量教育发展的各项指标跃入全省先进行列,成为全省教育发展先进县。
2007年,神木县进一步推进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事业发展的决定》,为教育事业的大发展再次提速。《决定》明确了全县“十一五”期间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县学前3年幼儿教育入园率达到90%,义务教育区域招生入学率、完成率达到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普、职招生比例达到6∶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5%以上。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县委、县政府决定对教育实行“四优先”:即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教育问题优先解决、教育投入优先到位、教育待遇优先落实。
为了稳定教师队伍,该县提高教师待遇,为教师设立“特殊岗位津贴”,县财政按上岗教师每人每月200元预算到校,纳入教职工结构工资之中。从今年起,全县班主任津贴提高到每月180元以上。建立优秀教师表彰奖励制度,县财政安排专款,每年在教师节期间表彰奖励一批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和模范班主任。重奖教学质量和综合评估优胜学校、先进模范和获得重大科研成果奖的教师。为中小学补充缺科教师,县上将设立专项编制、3年内配齐中小学缺科教师,并从今年起实行新聘教师“凡进必考”。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实施“人才强校工程”,县上每年安排专项经费鼓励教师在职培训。加大对基础教育的资金投入,从2008年起,全县义务教育由“两免一补”提高到“五免一补”。建立高中阶段学生助学金制度,从今年起,县上将免去50%左右的高中在校生学费,确保家庭困难的高中生完成学业,逐步免收高中阶段“择校费”。提高学生公用经费标准,今年中小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按照每生每年高中30元、初中90元、小学80元核定,2008年达到初中每生每年300元,小学每生每年230元的省定标准。在2006年增加教育经费近2000万元用于“两免一补”的基础上,今年再增加4000万元用于免费义务教育。同时将县慈善协会基金由500万元增加到1000万元,利息主要用于资助贫困大学生,力争做到神木境内从小学到大学不出现因经济原因而失学、辍学的学生。
此外,神木县还围绕加快中小学校布点调整,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幼儿教育、社区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等,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规定,确保“科教兴县”战略的实施,为经济社会发展蓄积后劲,真正使教育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
(本报记者 刘仲平 本报通讯员 雷江声 罗喜林 刘生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