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近日连续推出的“汉服”系列报道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为了进一步展示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展示人与自然和谐、城乡和谐、成都与世界和谐共生的境界,龙泉驿区将与本报联合推出“梦回汉唐———成都龙泉驿枇杷节之四川首届传统文化才艺评选活动”,并从今天起接受
社会各界的报名。
读者力挺传统服饰
昨日,本报热线持续“高烧”,仍有很多市民打进电话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市民邹先生觉得,现在的韩剧和日剧太泛滥,使得一些年轻人都忘记了自己的传统服饰。大家所知道的古代服饰,很多都是从影视剧中才看得到。但很多影视作品都是为了要达到一些视觉效果,对服饰进行了夸张和虚构。
不论是打进热线、还是在网上留言的读者,大家都发出一个共同的呼声:希望能举办一个大家都能参与其中的活动,让大家从中了解汉服以及中国传统的文化知识,以这样的形式来动员大家,共同来维护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
专家支持理性看待
针对大家的疑问,记者采访了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阎嘉教授和四川师范大学美学家皮朝纲教授。阎教授首先非常理解大家的做法,“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里,每个人都有他选择的自由”。阎教授说,捍卫自己的文化,不一定要穿汉服,服装本身就是一个外在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内在的文化修养和传统素质。
在谈话中,阎教授希望大家能够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现在西方的文化冲击很大,这根本是挡不住的,西方文化和我国文化的交融、碰撞是正常的,用这种方式来抵制,不会起很大作用的。”同时,他认为这样做本身就是对中国文化缺乏信心,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从而看出现代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不是很深厚。
而皮朝纲认为,这不仅是汉族人的文化需要,也是一种审美需求。“我们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服装,汉族当然也有。从这个角度而言,它的出现就是一种文化、审美的需要。”针对“汉服热”,皮教授侃侃而谈。“汉服体现了华夏民族的审美文化,是一种洒脱的风貌,给人感觉很大气。现在有许多人都希望,在传统节日里,大家能身穿汉服。我认为就很好!”皮教授说,这能唤起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审美回忆,又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和休闲文化。“比如龙泉的休闲方式就很好,值得提倡!”
今天开始“梦回汉唐”
“汉服迷们所倡导的休闲、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与我们龙泉目前大力推广的生活方式非常契合!”昨天,龙泉驿区相关负责人专程致电本报,称不管是桃花生活方式,还是枇杷的诗意生活,实际都是在为大家创造一个原生态的休闲环境。希望能够搭建一个平台,让更多的市民了解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
经过商议,从今天开始,本报将与龙泉驿区共同推出“梦回汉唐———成都龙泉驿枇杷节之四川首届传统文化才艺评选活动”,给市民们提供更多关于接触汉服及传统文化的途径。通过全方面的测试和评选,让选手接触到更多汉民族传统的文化知识。
本次活动的评选规则由本报和龙泉驿区共同制定。报名者要求五官端正、体格健壮,年龄为18岁—60岁以内;喜好汉服、具有古典气质;对传统文化有较深理解,可以逼真演绎汉朝人的生活场景(如礼节、茶道、祭祀等),并能追根溯源;对琴棋书画有一定造诣,可现场演示(有相关证书请一并带上);原则上正住户口在成都市范围内(在成都就读的大学生及在成都工作学习的外籍人士除外)。
读者可通过热线电话86969110报名,或者登录QQ:100670008。报名时请自备身着汉服的5寸生活照一张。报名程序为QQ报名———到视觉图片部交身份证复印件、相关证书复印件、生活照(如是在校学生,请提供学生证复印件),并留下姓名和电话号
码———等待参评通知。
据悉,专家评审团将考察选手所穿汉服是否符合历史描述、选手气质是否与他的装束相匹配、选手所表现的汉朝人的生活场景是否符合历史真实、选手所展示的才艺与历史的接近度有多高、选手对汉朝历史的知晓度有多高、选手对汉族的传统节日理解有多少等内容。比赛于4月29日15点在龙泉驿区洛带镇江西会馆举行,参评选手须着汉服,自备才艺表演用具,并自行前往评比场地。若迟到5分钟,则视为放弃。希望市民踊跃报名参加。记者陶颖董馨实习生王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