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日前发布的《2007年亚洲及太平洋区域经济和社会概览》指出,2006年中国经济以10.7%的速度迅猛增长,自2000年以来对全球增长贡献最大的就是中国的活力,预计中国今年经济增长降至9.9%,中国经济仍会影响整个亚太地区。
“中国对全世界的经济有巨大的影响。如果以购买力评价计算的话,中国的经济增长占据世界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一。同时,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不仅表现在贸易和经济的增长,中国对降低全球通货膨胀也产生了巨大影响。”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经济专家舒尔兹·白纳吉在北京的一次介绍会上说。
这位经济专家说,自从1990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量增加了近7倍。其中中国的玩具出口占世界的90%、衣服占50%、电子消费品占16%。在2001年-2005年间,因为中国低廉的出口价格使美国的通货膨胀率每年下降0.28个百分点,欧盟下降0.37个百分点,新加坡为0.70个百分点,日本为0.65个百分点。同时,在此期间中国购买美国政府的国债,使美国利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2001年-2005年间美国10年期国库券利率每年降低0.15个百分点。
与中国的贸易大大推动了许多亚太国家的出口前景,中国与许多全球能源生产国以及提供中间投入的亚洲邻国经济体存在巨大贸易逆差。例如,2007年中印两国之间的贸易预计将达到200亿美元,与2002年相比增加了4倍。
展望2007年亚太区域的发展,报告认为将持续充满活力。亚太区域发展中经济体2007年经济增长预计为7.4%,低于2006年。中国、印度和日本这三个经济体合在一起构成亚太区域GDP的60%以及将近45%的进口量,从而为本区域带来可观的机会。
这份联合国报告认为,2007年中国的GDP增长预计将降至9.9%,其原因主要是中国政府采取的经济降温政策。该报告把“中国经济过热”作为导致中国经济下降趋势的风险之一,并提醒中国应采取“降温措施”。报告提到过度的信贷增长是中国的一个关键问题,它推动了投资的增长,导致了对经济过热的担心。但报告同时也显示:经济过热的现象在中国并不普遍,只影响了某些部门,例如钢铁和水泥业。
目前中国大量产品出口到美国市场,美国经济放缓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出口。报告建议中国增加内在消费以弥补出口减少的态势,可以通过财政政策,特别是通过教育、医疗保健以及养老金支出来减少预防性储蓄;通过更为成熟的理财手段,比如各种家庭信贷和保险机制以及家庭更多参与债券市场等,鼓励消费者借贷。(陆培法)(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