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吃得好治病好,家属放心“扔包袱”
新快报讯(记者 文安)落成仅一年,广州民政局精神病院救助病区已近满员。记者昨日从该院获知,有数十名滞留救助区的患者其实已进入康复阶段,但由于无准确住址、家属不肯认领或自己不愿离开等原因而一直留院。
“广州四川人”不肯回家
“我是四川人。”老黄(化姓)眨巴着眼用流利的粤语告诉记者。记者疑惑地问:“你怎么说粤语?会说四川话吗?”“我是广州四川人。”老黄挺着圆圆的肚子,边说边走回活动室。
救助区的冯护士长告诉记者,老黄是2003年临时救助区开区时第一批就被送来的病人,当时情况很危险,有并发症,呼吸都没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老黄病情好转。开始时他说自己是广州人,住在市二宫附近。“听说要送他回去,他马上就不认了,再问他家在哪,就变成‘广州四川人’了。”护士说,和老黄一样故意隐瞒住址的病人不在少数。
救助条件好家属放心
救助区张医生告诉记者,很多病人“送不走”,是因为家属把他们当“包袱”扔在这里了。“去年有个家属来接病人,看到病人生活不错,还治好了病,趁我们不注意就往外跑。”他说,像这样推负担的家庭很多,“有个外省病人是‘三进宫’了,从2005年开始,每年被路人或警察送来一次,”张医生说,“如果没有人帮他,发病的时候他自己怎么能到广州?”
该院负责人薛院长忧虑地说,大量病人的“积压”给他们的工作造成很大的困扰,“长此以往,床位很快就会爆满的!”
下月再开一区缓解“积压”
从2003年开始,广州民政局精神病院开设临时救助区收治流浪精神病人,并于2006年专设救助病区,共500床位,但由于有三个区仍未投入使用,实际使用的病床仅120张,现在空余已不足10张。而现在区内常住的“沉积”病人就有50多名,占到病人总数的一半。
薛院长说,去年通过公开招聘进入医院的80多名新职工下个月就要正式上岗,届时,救助专区将配齐人手启用一个新病区,增加床位85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