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洋
今天,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大项目,《北京记忆》网站(www.bjmem.com)正式开通。该网站是首都图书馆主办的北京历史文化多媒体大型资源数据库。北京建城3000年、建都800年以来独特的历史文化发展轨迹,通过首都图书馆近百年的经典收藏,汇集成北京文汇、旧京图典、燕都金石、京城舆图、昨日报章、京华舞台、乡土课堂、专题荟萃等栏目,为全世界读者提供了一个内容全面、使用便捷的信息库。
个把月前,著名汉学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韩书瑞教授派自己的研究生千里迢迢来到北京,专门到首都图书馆查阅记载清代中期北京地区白莲教活动的文献。
在查到了自己需要的资料后,这位研究生看到首都图书馆为北京各个领域专题研究做出的信息汇编,垂涎不已。“我能买下它们吗?我在哪里能方便地看到这些资料?”他已经不是第一个提这样问题的国际学者了,首都图书馆研究馆员韩朴清楚地记得,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几乎每年都有世界著名汉学家来到首都图书馆查资料。欧洲汉学家施舟人、美国汉学家史明正等,为了那些只有在这里才能找到的文献,不得不每次都跨越大半个地球。如何能让全世界热爱北京的人都能方便地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从那时起,建一个多媒体数据库的想法便在首图人的心中发芽了。
经过几年的摸索后,2002年底,首都图书馆决定启动北京记忆工程,利用首图地方文献中心半个世纪的馆藏,建立多媒体数据库,搬上互联网,实现北京地方文献数字化、地域文化普及、史料导航、信息互动等功能,把知识送到人们的书桌上。
登录《北京记忆》网站,1200种文献图书、2000余幅照片、3300幅金石拓片、600种明清及民国时期地图、13万个版次的民国时期报纸、多个艺术门类145种音视频文献等等,应有尽有。以北京文汇频道为例,其中就收录了北京方志、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历史、人物、社会生活、政治、经济、工业、农业、城市建设与管理等众多内容的经典文献。首都图书馆地方文献中心负责人王炜介绍:“整个信息库收入的资源相当于1万张光盘的容量。”
在这里,《日下旧闻考》等专家们离不开的经典文献,雅俗共赏的《北平风俗类征》等某时代某专题某角度的史料,以及《古都北京》这类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普及读物,都可以看得到。网站还使用了全文搜索技术,在搜索栏中输入关键词,如“关帝庙”,一秒钟不到,屏幕上就会蹦出所有在内容中提到过关帝庙的文献,方便极了。
如果你对北京的历史文化毫无所知,面对这个神奇的城市,该从哪里了解起呢?《北京记忆》网站注重引导性,在专题荟萃频道中,有北京公元开放记等专题史料和图片展,在乡土课堂频道中还有170余场,各领域专家讲座的录像。让你不到首图,依然能享受到这里丰富的资源。通过网站的交互功能,读者还可以把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到网站信箱里。管理员会搜集热点问题,请专家作专门讲座或开专栏。
《北京记忆》不是一成不变的,目前还有北京研究、学人文存、市政史料三个栏目正在建设中,馆藏数千张老唱片也在等待数字化。首都图书馆馆长倪晓建说:“4年来,建设这个网站最大的困难是版权问题。公益网站难以负担文献高昂的版权使用费。因此,目前收入的都是出版时间已超过50年,或者已取得版权的资料。”北京的历史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北京记忆》是为人类文化的共享和传播做出的一大贡献。RJ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