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查看釉里红三纹鱼碗 本组图片 本报记者 牛研 摄工作人员进行交接香炉
记者黄烜)21日一大早,一行人从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悄悄出发。一路上,9名工作人员提心吊胆。坐在后车里的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副馆长刘爱东更是目不转睛地紧盯着前方那辆密封车。
车里装的全是宝,有乾隆皇帝书法珍品、慈禧太后的百蝶衣、六世班禅的铃杵……是副馆长刘爱东和同事们从6万多件馆藏里精心挑选的140余件珍品,到吉林市举办清代帝后御用珍品展。
这些珍品分宫廷陈设、帝后书法、生活用品和佛教法器4大类,其中5%是国家一级文物,60%的展品是首次来到吉林市。这是近年来,吉林市博物馆组织的第三次大规模展览。
23日傍晚,刘爱东等人赶了1200多公里路,带这批清代帝后御用珍品安全抵达目的地——吉林市博物馆。
行家都知道,想看清代文物,一定要去北京故宫和承德避暑山庄。最近,吉林市博物馆把这些文物请到家门口,不出远门就能大饱眼福。
从4月27日到6月30日,对清代帝后生活感兴趣的市民都可以到吉林市来看看展览,吃穿住用行,翰墨余香、御笔书法,从各个角度了解过去的历史和辉煌。
展品
乾隆皇帝书法珍品
博学多才、爱好书法的乾隆皇帝留下不少作品,有一件书法珍品,下面是《四十二章经》的小楷。练过书法的人都知道,这种字体不易写。据说,这4000多字的小楷,让皇帝一动不动趴在桌子上写了5个多小时。
慈禧太后的百蝶衣
这是慈禧太后晚年最爱穿的衣服,丝绸质地,手工刺绣,大蝶、小蝶的图案交错。说是百蝶,其实并没到一百只。“百”指的是“多”。之所以叫做“百蝶衣”,取自“耄耋之年”的谐音。慈禧太后爱上这袍服时,才50多岁,那时候她就开始盼着长寿,活过80岁。
光绪皇帝的十二章龙袍
展品里,有一件龙袍是光绪皇帝穿过的。平时不穿,只有喜庆日子才穿。袍面是明黄色素缎,用金线和五彩线绣出祥云和九龙十二章文饰,下浮八宝立水图案。
珐琅珍品
展品中,有铜掐丝珐琅炉、瓶、盒三式,画珐琅足高碗等。珐琅是一种工艺,就是把玻璃质的釉料附着在金属表面。最早,是13世纪末从阿拉伯传入中国。色泽绚丽、器表光润,历代帝王很热爱。清帝对珐琅制作格外重视,康熙特别在宫廷设立“珐琅作”。皇帝说要什么样的,工匠们就照样做。这种工艺到了乾隆年间空前鼎盛。
新闻延伸
《四十二章经》简介
金庸名著《鹿鼎记》中,《四十二章经》可是相当重要,因为里面有大清的龙脉和藏宝图。那么,真正的这部经书是什么样的呢?《四十二章经》是佛教经典,一卷。相传此经为中国第一部汉译佛经,但由于中国文献中对此经的传译、名称及性质等记载多不相同,因而引起中外学者的长期争论,至今仍未取得一致的意见。汉晋间此经已为佛教界所熟知,三国时《法句经序》、东晋郗景兴的《奉法要》都曾引此经。(新文化报·新文化网)责任编辑:孙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