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会议中心内景
本报记者 李石营摄
中国传统建筑中屋檐和拱桥的造型大家都很熟悉,但将这种设计应用到奥运场馆中,除了追求外形的美观,还有绿色环保的作用,这就鲜为人知了。
国家会议中心是北京奥运会的临时场馆,从正面看去,建筑的屋顶部分采用四角微微上翘的结构,好似中国传统的屋檐;下方则形成一条向上拱起的弧线,形似中国传统的拱桥。这种设计,使得6万平方米的金属屋面都成为雨水回收的绝佳工具。
按照正常的降雨量计算,经过回收处理的雨水将能够满足周边绿地浇灌的需求。
国家会议中心,可谓是庞然大物。整个建筑由主体项目以及两栋酒店和两栋写字楼的配套项目组成,总建筑面积约为53.4万平方米,是整个奥运建筑项目中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2008年时,它除了满足奥运会击剑和现代五项的击剑、射击项目的比赛需求外,还将作为赛时的国际广播中心(IBC)和主新闻中心(MPC),并在残奥会期间举行轮椅击剑和硬地滚球比赛。
奥运会击剑馆位于主体项目南侧包括地下一层至地上五层。现代五项的击剑和气手枪的正式比赛大厅坐落在国家会议中心的四层,可容纳大约5900人,有比赛剑道5条。击剑比赛结束后,将进行现代五项比赛的击剑和气手枪项目,拥有10条比赛剑道和38个气手枪靶位。另外,安保、场馆运行和机房位于地下一层。首层宴会厅为击剑训练馆,设有14条剑道。赛时管理用房位于二层。三层北侧为击剑馆的热身场地,拥有热身剑道12条,同时设有运动员的休息及淋浴用房,南侧则是用于电视转播的功能用房。另外,商品销售及上层看台的观众疏散通道位于五层。
国家会议中心主体项目北侧为国际广播电视中心,赛时将为1.6万注册电视转播记者提供场地。在附属项目中,两栋酒店可为记者提供880间(套)住房,酒店的地下一层和地上一层、二层将作为主新闻中心(MPC),为5600名注册文字记者和摄影记者提供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会议中心作为内部空间高大的场所,在解决高耗能上有自己的一套方式。奥运会后,国家会议中心将在室外低于地面7米处开设下沉式的花园,利用绿色植物使得局部的温度低于正常室温。项目负责人吕健说:“花园里的温度比地上低3℃,园中的冷空气与会议中心内部产生对流形成‘天然空调’,可以为地上的会议中心降温,每年能省数十万元的运营费用。”同时,在会议中心顶部设有天窗,利用上下空气的温差,形成自然对流。这样的设计将使得每年换季的4个月时间内,国家会议中心可以不使用空调,从而每年节电38万千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