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走到河北省最南端,向南一望就可以看见河南了,古邺城便踏在脚下。
邺城始筑于春秋,战国时属魏,为邺邑所在地。记得西门豹治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终于明白巫婆装神弄鬼,每年强“娶”民女,投入河中。
邺城真正繁盛,应归功于曹操。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饮马漳滨,占据邺城,自此立足河北。这是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已49岁,虽觉“老之将至”,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邺城作为魏郡太守治地,汉献帝封曹操为魏公、魏王,以至曹丕承袭魏王后,废帝自立,仍以魏为国号。
邺城经曹操修复改造,北城设置宫殿、衙署及铜雀苑,贵族多居于此。主体建筑文昌殿,曹氏父子常朝会大典,宴享群臣。南城为平民区,与北城虽一街之隔,却天壤之别。曹操居此16年,这里实际成为中国北方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后曹操病逝于洛阳。观其一生,少有壮志,中有所成,汉末群雄争霸,独领风骚,赫然而出。而后人多视其为“奸雄”,连戏曲舞台上,也丑化为“白脸”。但终究他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所作所为,应该名标青史,至于小说与舞台上的丑化,则是另一个艺术的曹操了。其灵柩运回邺城,安葬于西原。历史上有“七十二疑冢”之说,望茫茫西原,多有大冢。经考古勘察,大冢多为东魏、北齐皇族及官宦之墓,而曹墓也当其间。
纵观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三千年建城史,邺城上承秦汉,下启隋唐,中轴布局,结构严谨,对后代都城影响深远。邺城自春秋齐恒公始,至北周终,1200余年,其间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先后为都,虽不比长安、洛阳为全国之都,但也控制着北部大半个中国,对中原社会文化及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要影响。可怜“六朝古都”,于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被篡权的外戚杨坚焚作一片瓦砾。此后,漳水泛滥,迁徙无常,至今漳河水底,残留一截墙基,任鱼儿游来嬉去。
大河流日月,世事沧桑。想皇皇邺城,一炬化为焦土,曾显赫一时的铜雀台,仅余一抔堆土。夕阳已然落向太行山莽莽苍苍里,以一抹黄昏回映古台,古台便拖一条意味深长的影子,覆盖着一座名为三台的小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