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祥云、火热的漆红、古朴的纸卷轴……昨晚,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祥云”在中华世纪坛正式公布。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其造型设计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源于汉代的漆红色视觉效果十分醒目。火炬使用的燃料为丙烷,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的大雨情况下保持燃烧。
奥运火炬 解读
火炬长什么样?
祥云灵感来自中国纸卷轴
北京奥运会火炬长72厘米,重985克。红银对比的色彩产生醒目的视觉效果,有利于各种形式的媒体传播。火炬上下比例均匀分割,祥云图案和立体浮雕式的工艺设计使整个火炬高雅华丽、内涵厚重。
“祥云”图案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火炬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纸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人类文明也随着纸的出现得以传播。
火炬侧面火炬正面
什么材料制成?
铝合金和中空塑件很轻盈
北京奥运会火炬在工艺上采用轻薄高品质铝合金和中空塑件设计,十分轻盈,是可回收的环保材料。北京奥运会火炬是我国自主设计研发的产物,拥有完全的知识产权。
火炬的下半部分为红色,是火炬手手持的部分,北京奥运会火炬创造性地使用了橡胶皮革漆。这种漆表面的触感接近于人体的皮肤,当火炬手手持北京奥运会火炬的时候,他感受到的将不再是冷冰冰的金属质感,而仿佛是与另一只手紧紧相握。
橡胶皮革漆的使用还解决了金属表面光滑易滑落的问题。
用的什么燃料?
丙烷燃烧后不会污染环境
北京奥运会火炬使用的燃料为丙烷,是一种价格低廉的常用燃料。燃烧时间为15分钟,在零风速下火焰高度25至30厘米。其主要成分是碳和氢,燃烧后只有二氧化碳和水,没有其他物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据了解,由于丙烷气体燃烧的火焰颜色为亮黄色,这样的颜色便于识别和电视转播、新闻摄影的需要。
火炬的燃烧稳定性与外界环境适应性方面达到了新的技术高度,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的大雨情况下保持燃烧。
如何保证不熄?
回热管加热燃料产生压力
火炬燃烧系统包含燃烧器、稳压装置、燃气罐三部分。燃烧器采用了创新的双火焰方案,即预燃室加主燃室,这在奥运火炬的设计上尚属首次。
当外界温度低至-20摄氏度时,丙烷燃料产生的大气压仅为2个,在如此低的大气压下,如何保证火炬的能源供给源源不断呢?稳压阀和回热管将解决这一问题。北京奥运会火炬使用的回热管将火炬燃烧所产生的热量用以加热燃料,这样,燃料罐不用借助外部加热装置的帮忙,就能使燃料产生足够的压力,支持火炬熊熊燃烧。
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图稿。新华社发
奥运火炬 评价
“纸”与“火”表现对立统一
2008年,奥林匹克的圣火将在高雅华丽的“中国纸卷”中熊熊燃烧。火炬评委会主席、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表示,“纸”与“火”的对立统一将成为北京奥运会火炬的一大亮点。
据蒋效愚介绍,北京奥运会火炬得到的总体评价是高雅华丽,内涵厚重。以纸的概念诠释奥运火炬,恰巧是中国文化厚重的体现。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为推动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纸的出现使得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得以保存。而通过古代丝绸之路,这项技术传遍了世界,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纸包不住火”。而此次的奥运圣火将在以“纸卷轴”为造型的火炬中熊熊燃烧并传遍世界。对于“纸”与“火”的对立,蒋效愚表示,两者的对立统一将是对奥林匹克精神和谐理念的最佳体现。
奥运火炬 幕后
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团队由联想创新设计中心34名员工组成,人员构成跨越工业设计、平面设计、材料工程等十个专业。火炬创作总指导姚映佳告诉记者,在技术层面上,火炬的制造完成了诸多新的挑战,尤其是在保持色彩的纯度、亮度及云纹线条精确度的基础上,做到红色和银色并置却不相互渗透。整个制作过程犹如一堂复杂的手工课一样。
纸卷造型:无意中激发创作灵感
以纸卷轴为造型的北京奥运会火炬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可是谁又知道这支火炬的新奇造型诞生却仿佛是一场美丽的邂逅。
“我们创意的火炬方案,原型是纸卷,纸不仅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更是传递人类文明的使者。纸卷造型的奥运会火炬,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不仅能很好地表达向世界传递华夏文明的美好愿望,也与追求和平、友谊、进步的奥林匹克精神完美吻合。”昨天,设计师仇佳钰对纸卷背后蕴含的千年华夏文化内涵和奥林匹克精神的诠释得到了不少设计师的响应。
据仇佳钰介绍,自己在设计之初,首先想到的是运用纸的概念。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人人皆知,而她认为纸传递文明的内涵是对奥运圣火的最佳诠释。可是如何将纸融入火炬中一直困扰着她。一天,她无意中卷起了一张A4的白纸,正是这个无意中的举动一下激发了她创作的灵感,纸卷的造型方案就此诞生。
云纹图样:设计方案“一波三折”
云纹图样的设计真可谓是“一波三折”。为了云纹,火炬设计团队时而陷入“山重水复”的迷茫,时而进入“柳暗花明”的新境地。从最早的火云,到将云纹和纸卷造型融合为一的火炬方案初稿,甚至一直到复选评审,云纹图样一直是祥云火炬方案设计最难攻克的堡垒。
团队成员之一的章骏为实现最佳的云纹效果辛苦奔波。他拿着数码相机徜徉在北京的老胡同,游荡在潘家园的古玩市场,穿梭在故宫等古建筑群……许许多多的概念在不断丰富“祥云”的理念,但也因过于芜杂而让章骏陷入迷茫和苦恼——原本清晰的“祥云”,似乎又逐渐变得模糊。此时,姚映佳及时地建议章骏,将窗棂纹样统一成“祥云”理念中的云纹。关键时刻的点拨,让迷茫中的章骏一下子又豁然开朗。
小小的云纹图样,陪伴着云纹设计子团队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
中国漆红:十八块色板调出颜色
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银色和红色的色彩搭配让所有人都眼前一亮,也正是这醒目的颜色搭配,又让设计团队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
联想设计师周兰煞费苦心,不仅仔细研究了各种不同时期的漆器的颜色效果,还频频奔波于北京各处的漆器古玩市场,去图书馆翻阅了大量古代漆器的图片资料,从中寻找对中国传统的漆红色的最好感觉。带着这种感觉,周兰开始调制色板。每块色板调出来以后,她都要在不同的灯光下比较色板在不同场景下的视觉效果。为了弄清不同色板呈现效果的细微差别,周兰就拿着色板两两比较,反复琢磨。调制了三轮共计十八块色板,周兰终于调出了十足中国味的漆红效果。周兰还建议把火炬手握部分喷上漆红色的橡胶漆,这样不仅可以增加火炬手使用时的触感,还使祥云火炬上下都洋溢着东方文化细腻宜人的感受。
信报记者 黄宇
“祥云”诞生记
1.开始征集:2005年12月6日,奥运火炬设计方案全球征集启动。联想34人火炬设计团队成立,汇聚10个专业。
2.方案初选:2006年3月16日,长城、凤凰、祥云三个方案参加初选,“祥云”从来自全球的388个参选方案中进入九强。
3.方案终选:2006年6月30日,试制成功的“祥云”以最贴切的理念博得评委高票通过,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
4.通过验收。2006年11月30日,新的“祥云”样品提交到北京奥组委。12月16日火炬正式通过技术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