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报讯(记者焦菁)“流动性、波动性、定价效率……”上海证券交易所昨日发布了2007年《市场质量报告》,其中指出,十多年来,上证所市场质量不断提高,这些质量指标也为未来市场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比如,不同种类股票应实行差异化交易机制。
部分股票改为盘中集合竞价
上证所在对《报告》的解读中提出,关注市场质量是证券市场成熟的重要标志,比如,不同板块的价格冲击指数、流动性指数、买卖价差、定价效率等指标差异很大,为了改善流动性,提高定价效率,有必要对不同板块的股票实行差异化的交易机制,如果流动性较差及定价效率较低的股票可盘中实行集合竞价等。
下午开盘实行集合竞价
目前市场,在刚开盘和临近收盘时波动较大,在开盘至收盘中间一段时间波动较小,上午收盘和下午开盘时的波动比较大。通过改革现行的下午开盘连续竞价方式,实行集合竞价,可以有效地降低下午开盘时的波动性。
尽快推融资融券卖空机制
2006年的投资者数量虽然大幅增加,但机构投资者的比例较低,大宗交易的数量也比较少,因此导致大宗交易对价格的冲击也比较大。另外,由于缺乏做空机制,投资者只能从市场上涨行情中获利,导致买方的交易成本要高于卖方成本。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壮大机构投资者队伍,同时尽快推出融资融券等买空卖空交易,以提高市场效率。
最小报价单位依股价浮动
从按股价分组的相对买卖价差和相对有效价差来看,基本走势是股价越高,价差越小,这也说明对于5元以下的低价股来说,0.01元的最小报价单位过大;20元以上高价股,0.01元的最小报价单位又过小。因此,可以对现行的0.01元统一的最小报价单位进行改革,缩小5元以下低价股的最小报价单位,扩大20元以上高价股的最小报价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