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处理居民生活垃圾上,韩国最近找出了一条既能节约资源,又可保护环境,为民造福的新路——生活垃圾变固体燃料。韩国人欣喜地称之为“一石二鸟”。
韩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处理居民生活垃圾上已形成了在分类、资源回收基础上,对可燃烧但不可回收垃圾的焚烧或填埋体系。
2002年10月,在韩国中央政府的支持下,韩国江原道原州市率先进行试点。他们派团到德国、日本进行考察,2004年自行开发设计出可将家庭生活垃圾转变成固体燃料的方案,并通过国家鉴定。2006年10月,投资115亿韩元(1美元约合930韩元)的韩国第一家可将生活垃圾制成固体燃料的工厂正式投产,开创了韩国生活垃圾处理新时代。
日前,记者驱车前往原州市的这家垃圾处理厂进行实地采访。垃圾处理厂坐落在距原州市中心7公里之外的一个名叫“兴业面沙堤里”的深山沟里。工厂是一座3层建筑物,面积3148平方米,三面环山,环境优美。要不是进进出出的大型垃圾卡车,真难以想象这是一家垃圾处理厂。陪同参观的韩国原州市环境保护科的姜珉洙告诉记者,原州市30万人口,每天生活垃圾产出量为200吨,目前这家工厂每天可处理80吨。负责这家垃圾处理厂运营的高丽自动化公司负责人郑斗秀带领记者参观了生产自动化流程:垃圾—粉碎—干燥—再粉碎—成型—固体燃料。在这里处理的垃圾都是些可燃烧并在第一次资源回收后剩余的垃圾,韩国叫“终末品”。为把这些垃圾中的可燃物分离出来,工厂采取了全自动化的“磁力筛选”、“风力筛选”和“非金属筛选”技术,经过三道筛选后,将可燃物填加一定量的石灰浆,制成长约15厘米、直径约2厘米的圆柱形固体燃料。经过鉴定,这种垃圾固体燃料每公斤的发热量为4569大卡。垃圾固体燃料可广泛提供给火电厂、水泥厂、供暖锅炉等所需燃料。目前,该厂在每天处理的80吨生活垃圾中,可生产40吨固体燃料。
原州市环境保护科负责人金在德告诉记者,生活垃圾变固体燃料有三大优点:一是将过去焚烧掉的垃圾,转变成固体燃料,实现了生活垃圾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其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按供暖支出计算每月可节省7500万韩元的供暖费。二是由于取消了焚烧这一处理方法,促进了环境保护和自然循环。三是生活垃圾转变为固体燃料后,最终剩余的垃圾数量很少,减少了垃圾的填埋量,增强了垃圾填埋场的利用率。
韩国环境部已决定将这一处理生活垃圾的新方法推广到全国,以扩大成果,造福民众。今年首先在首尔、江陵等地增设4家固体燃料垃圾处理厂。
(本报首尔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