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剧照
《茶馆》剧照
《黑奴吁天录》海报
《日出》剧照
《立秋》剧照
编者按
2007年,是中国话剧一百年的纪念年。百年来,话剧这朵来自异国的奇葩,散发着迷人的芬芳,在中国的土地上傲然盛开。它用独特的艺术形式,完美地与中国的民族精髓、历史渊源,以及现实生活的中国传统文化融为一体,走过风雨飘摇的动荡年月,走进繁荣昌盛的21世纪,这是一个不朽的符号,记录着先驱者的脚印和艺术家们的激情。从1907年中国留日学生团体———春柳社在东京演出《黑奴吁天录》和《茶花女》,到成为民族文化中不可替代的艺术形式,中国话剧整整走过了100年。
百年岁月把足迹压缩成一枚标本,当我们今天再翻阅时,它们仍然鲜活……
一百年过去了,当话剧已加入现代元素,并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时,带给人们的思索与感慨,却也是同样凝重的。纪念那些逝去的话剧大师,向创造百年历史的艺术家致敬!向百年话剧史所记录的一个民族的精神致敬!
人物简介
田本相,戏剧理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导、中国话剧理论与历史研究会会长。曾任中央戏剧学院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
主要著作:《曹禺剧作论》、《曹禺传》、《郭沫若史剧论》、《田汉研究概述》、《中国话剧研究概述》等,主编有《中国现代比较戏剧史》、《中国话剧百年图史》等。
中国话剧百年,让人们将目光重新聚焦在这个舶来的舞台艺术上。“虽然目前中国话剧的现状不容乐观,剧作家流失、观众看话剧难、地方剧院生存艰难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但不能抹杀中国话剧曾经取得的成就。”昨日下午,戏剧理论家、中国话剧理论与历史研究会会长田本相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到。
“纵观世界戏剧的发展史,还没有一个国家、民族的话剧如同中国一样,在民族的政治、社会生活中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中国的话剧为中国的现代化作出了自己的伟大贡献。”
曹禺是中国话剧第一人
记者:话剧百年的成就应该也是一大批话剧人的成就,您是研究曹禺的专家,您觉得曹禺先生对中国话剧的影响是什么?
田本相:从中国话剧剧本创作上来讲,曹禺先生是中国话剧第一人。对话剧这个舶来品在中国的发展和成熟起了首要作用,至今还没有人能够超越他。他的剧作《雷雨》、《日出》、《原野》的发表,是中国话剧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他的话剧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话剧导演和演员,后来的话剧人很多都是在他的剧作中成长起来的。
他的创作是地道的现实主义,夏衍先生曾经说,“就是因为看了曹禺先生的戏,改变了我的创作之路,写出了《上海屋檐下》”。以他为首的剧作家队伍,奠定了现实主义创作之路。
中国话剧在国际上的影响,也是以曹禺为代表的。国外演出、翻译最多的中国话剧作品曹禺先生的最多。他是中国为数不多的走向世界的剧作家,影响广泛,有国际上的评论家说,拿曹禺和高而斯华绥媲美也毫不逊色。日本有人整理世界戏剧大事年表,里边记录中国的事情很少,但是他把《雷雨》的发表作为大事之一。
记者:以曹禺为代表的剧作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田本相:这些剧作家创造出一批话剧的经典之作:如曹禺的《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田汉的《名优之死》和《关汉卿》,夏衍的《上海屋檐下》,老舍的《茶馆》,刘锦云的《狗儿爷涅槃》等。这些剧作家敢于直面现实,勇敢面对中国社会发展和民族命运中的重大问题,关怀人,以至人类的命运。
多给剧作家一些成就感
记者:您如何看中国目前的剧作家队伍?
田本相:新时期的确出现了一些剧本,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还出现过一些不错的剧作,但是90年代后,中国的话剧创作好像在走向衰落,主要是剧作家创作精神萎缩,关注现实的热情大大下降。我一直认为,剧本的好坏是话剧好坏最关键的因素,剧本不好的原因很多,最重要的是剧作家对话剧投入的热情不够,大部分剧作家都去写电视剧本了。
记者:现在剧作家流失的原因是什么?
田本相:现在的剧作家对生活的态度面向物质过多,为什么旧时代的剧作家能够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坚持创作呢?目前的社会应该是好剧作的繁荣时期,因为中国目前处在社会的大转型期,社会的矛盾非常多,有很多好的题材,更能引起剧作家的创作热情。
记者:那怎么来解决剧作家流失的问题呢?
田本相:其实如果整个社会都来重视的话,出好剧本不难。例如,政府鼓励剧本创作,多给剧本创作投入。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调动剧作家的创作激情,调动他们对现实社会的关注热情,将话剧的评奖重点多偏重创作一些,多给剧作家一些成就感。
多元化促进中国话剧发展
记者:如何来促进目前中国话剧的发展呢?
田本相:应该多元化地促进中国话剧发展。不光是剧作家队伍的建设,还有话剧观众的培养,话剧演出的普及、政府的扶持等。
记者:有什么样具体的措施来推进?
田本相:首先,国家要制定相关方针政策,除了政府给与一定的资金扶持外,鼓励地方剧团向企业化改制,能够自己养活自己,采取多种措施扩大市场。现在,港台的剧院大多为政府直接拨款,而美国百老汇的话剧院都是采取多种渠道取得赞助,政府给予免税支持,通过税收减免等措施促使企业和社会各界投入或赞助文化事业。
其次,话剧观众的培养非常重要。话剧的定位是面向广大市民和广大学生才能实现更广泛意义上的繁荣。20世纪60年代,花上三五毛钱就能够买票看场话剧,而现在话剧票价动辄千元,老百姓什么戏都乐意看,但很多人根本看不起话剧,使得话剧的观众越来越少。培养话剧观众,一是到学校去,培养未来的话剧观众,二是到工厂和农村,深入基层。本报特派北京记者 狄蕊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