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时政·四川 > 成都日报

崇州开新局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

  2007年,崇州市白头镇甘泉村天鹰种植业合作社的土地集中经营规模达到1670亩,不仅规模种植优质稻,还引来了加工企业。合作理事长、村支部书记叶志祥总结的经验是,要彻底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提高单位面积的效益,必须要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

  城乡统筹,对崇州这个地处成都市第三圈层的欠发达地区来说,首要的任务是破除影响发展中的种种障碍和困难,规划、实施好生产力布局,实现集中、集约发展、优化高效利用资源。崇州市委书记付毅认为,崇州的发展今后将有大的跨越。这跨越的根基在于,崇州正顺应城乡统筹发展的科学规律,一步一步破解工业发展的困局、城市经营的僵局、农业发展的迷局、软环境和干部建设的旧局,脚踏实地走出低谷,逐步呈现一个好的发展局面。

  破工业发展困局——对流

  区域合作打破发展瓶颈

  工业强市,一直是崇州人心中的一个结。尽管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但没有形成规模效应,2005年崇州工业经济增长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只有30%。经济增幅不理想,产业支撑作用不强,财力增长乏力,债务消肿面临巨大压力。如果不加快壮大产业,崇州发展的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危险。这个危险如何化解?

  世纪大道,长大约4.2公里,是崇州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内的主干道,在崇州干部群众的眼里,这条大道将承载起崇州工业发展的希望。2005年,成都市出台工业集中区控制性发展规划,崇州被列入7个特色产业发展区之一,将主要发展皮革、家具和建材。可直到2006年上半年,世纪大道两边只是零星摆放着几家企业,负责招商的干部一年招不到两个企业。“条件不具备,定位不明确,你请也请不来。”崇州市经济局有关负责人说。

  2006年,大成都区域范围内的区际合作,给崇州带来了工业发展的利好消息:崇州被确定为成都市制鞋产业转移的首选基地。这年7月,崇州和武侯开始了区域合作的紧张筹备。崇州的皮革和武侯的鞋业联手,“中国女鞋之都崇州基地”这个概念一下子吸引了各地投资商的眼球。

  按照成都市的规划,到2016年制鞋产业产值要达到1000亿元,其中崇州要达到400亿元。2006年底崇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决定,用5—8年的时间发展制鞋和家具两个产值过百亿的产业。

  跨区域统筹城乡发展,带来的是大范围区域经济互动的浪潮。崇州赶潮,规划先行。根据招商对象的需求同步启动规划,根据产业发展的需求集群规划配套建设。2007年,崇州将新引进生产企业、配套企业和原辅材料生产、经销企业项目120个,配套学校和医疗卫生等公共设施,总投资达到20亿元以上,鞋材市场将与第一、二批签约制鞋企业同步投入使用。

  产业发展的规划瓶颈一旦破解,蓄积的能量将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来。2006年下半年,1000多家制鞋企业“赶集”式地到崇州去谈投资。2006年,这一年招商引资累计引进企业129家,其中制鞋企业121家,工业地产项目3个。这样的场面,崇州市负责招商引资的部门第一次遇到。

  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从愁项目到如何消化项目。跨越了工业集中、集约发展这道栏,崇州进入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阶段。

  鞋业集群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升了崇州发展品牌家具产业集群的信心。全友、明珠是崇州家具产业的两大龙头,2006年分列全国板式家具企业的第一、二位。崇州家具产业的定位和规划,增强了两大龙头企业的发展预期。在崇州工业集中发展区和羊马工业发展片区,两大企业摆开阵势,先后上马了新的配套产业园区。龙头摆动,几十家品牌家具企业争着来崇州寻求合作良机。3月,四川最大的办公家具巨头——更新家具,投资7000万元,入驻崇州工业集中发展区家具园区。

  2006年,崇州工业经济拉动全市GDP增长了3.53个百分点。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重塑了崇州工业的魅力。

  破城市经营僵局——蜕变

  重塑城市品牌带来商机

  由于欠债多,信用不好,在崇州的银行只收不贷,崇州被列入金融高风险区。企业融资难,政府推介项目难,投资商害怕来崇州投资,甚至建筑企业也不敢到崇州包工程。崇州的城市形象一度陷入僵局。这个僵局如何打破?

  对崇州来说,实现城市资源到城市资本的转变,就是个蜕变的过程,在蜕变中,崇州发现了自己。

  2004年,成温邛高速公路通车,崇州与成都的行车距离从37公里缩短到25公里。在温江撤县设区之后,崇州发现自己靠在了成都中心城区边上,商贸、人才资源等等都能直接接受中心城区的辐射。

  2006年,光华大道崇州延伸段开工修建,今年将全线完工。这条路将串联起崇州工业集中发展区、羊马镇中小企业集中发展区、湿地生态示范区、生态新城,与温江区形成第三产业的积聚辐射带,它是一条迎接产业转移和成都辐射的快速通道,成为崇州经济发展的新动脉。

  站在这一通道上,崇州发现自己尽管处于第三圈层,但在成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背景中,处于城市和郊区的过渡带和重要连接点,崇州把城市定位于融入大城西,加入成都城市组团,面向大都市发展三产服务业。

  2006年10月5日,F1摩托艇大奖赛在崇州城区文井江举行。第一次举办国际大型赛事,第一次接待数量众多的观众和贵宾,第一次面对众多媒体,崇州速度和魅力得到了肯定,这让崇州找到了自信。

  城市环境和城市品位的提升,带动了城市价值的提升,为崇州土地开发、城市建设找到了突破口。2006年开始,银行主动上门找崇州融资,企业也愿意把钱投到崇州。融资金额从2005年的0元涨到了5000万元。今年1-4月,融资额达到7亿—8亿元。

  崇州将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品牌和丰厚的旅游资源推介出来,对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包装。亲水崇阳、湿地羊马、青城街子,三个概念性规划和城市营销品牌开始亮相。

  打破了城市经营的僵局,崇州城市建设从过去开发商开发到现在控制土地供给,项目融资从无人问津到政府根据开发进度选择安排融资资金进度,这一个个蜕变,推动着崇州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破农业发展迷局——聚合

  统筹安排产生倍增效益

  作为成都的“上五县”之一,崇州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但由于缺乏整合,缺乏完整的产业链条和拳头产品,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进程中,崇州亮点不多。这个传统农业大市,如何走出现代农业的迷局?

  由于协会力量弱,隆兴镇的蘑菇种植户刘金每年只能随行就市,不敢过多扩大种植面积。

  由于缺乏技术工人和中介商,怀远镇一位藤编户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东北客人一张价值百万的订单从自己手边溜走。

  由于缺乏项目推介和包装,占崇州总面积5%的无根山区万亩李树,6000余亩桃树、杏树、梨树和油菜花,空有花果山的美名。

  当城市化、工业化的速度加快,崇州开始通过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来推动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按产业特色来发展规模农业,用现代工业的理念来包装农业。

  2006年,崇州在全市范围内推行“一乡一品”,解决特色不特、亮点不亮的难题。48家龙头企业带动9万多户农户,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增长达23.2%。

  2007年,为破解纯农地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难题,崇州提出:基地建设与产业链延长衔接,核心产业区建设与产业集群衔接,以“一乡一品”为重点,优化产业发展布局,着力打造商品鸭、藤竹编、优质布朗李“三大特色产业”;着力打造优质无公害蔬菜、食用菌、优质粮油生产加工基地“三大重点农业产业化项目基地”;着力打造优质水产、生猪、茶叶“三大名优农产品”品牌。精深加工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落户工业集中发展区,其他重点产业落户桤泉农副产品加工集中园区。

  资源聚合,带来了广阔的合作空间。3月9日,崇州首届李花节在无根山布朗李优质水果基地举行,短短11天吸引游客10万人次,当地农民直接经济收入100多万元。李花节后,武侯与崇州达成协议,决定利用武侯的资金和营销优势,把无根山打造成为集现代农业和观光农业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区。

  资金和项目的聚合,农民规模化发展现代农业的意愿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力量聚合,需要有统筹的思维、全局的观念。

  2007年,崇州制定出台《项目申报和统筹实施意见》和《涉农项目集中统筹安排意见》,在项目管理上,建立健全申报和统筹的制度和机制,以重点区域为中心,在可以调控的范围内集中统筹使用资金,通过项目的统筹达到资金的统筹安排。集中使用的资金不仅包括中央、省、成都市的各项建设资金,还包括崇州市财政和市级涉农部门每年安排用于新农村的资金投入和民间资金对市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投入等。

  统筹安排、统筹实施、统筹监管,最大限度地调动资源、盘活资源和经营资源,从而产生了更大的倍增效益。理顺了项目管理体制和机制,崇州农业正走出迷局。

  破发展环境旧局——执行

  目标绩效管理补齐短板

  过去,崇州面临不少困难,影响了干部的发展热情,也影响了党委、政府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好的规划和项目能否变为现实,关键在干部队伍和发展环境。发展的差距可以通过项目推进来缩小,干群之间的融合,更需要制度完善和干部的努力来实现。

  羊马镇镇长高永强还记得,一年半以前,刚到羊马的第一天,政府大门口被群众堵住了,等到群众散了,他才进了门。但随着崇州的发展,两年多来,羊马的干部群众逐步走出了阴影。

  2005年,羊马镇被列为成都市优先发展重点镇。怎样把群众的憧憬变为支持党委、政府工作的具体行动?羊马镇党委、政府在处理拆迁和场镇改造时,走村串户,寻求群众的理解支持。2005年,光华大道拆迁,原来以为最多有80%的群众会签订征地协议,结果涉及的农民全部签订协议。“这正是群众发展意愿的具体表达。”高永强说。

  崇州市委书记付毅认为,崇州的干部队伍还存在观念障碍,主要是干部队伍的思路和办法上的差距,人的素质还不适应发展和加速发展的要求。这需要通过夯实制度,完善流程来提高干部队伍的执行力。2006年以来,崇州下大力气开展干部作风整顿,全市上下逐步形成了立新规、树正气、抓发展、谋实事的氛围。

  2007年,对于崇州市羊马镇崇江路社区居民何前来说,最大的愿望是投资50多万元在集中居住区开办的超市生意红红火火。对于镇政府的工作,她越来越满意:场镇有了红绿灯,街道两边的建筑整治后变漂亮了,路面的垃圾没有了,羊马像个小城市了。

  就在今年,崇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2007年度目标绩效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在目标管理上建立了一把手目标承诺与验收制度、常规目标绩效管理制度、重大责任事故否决问责制,目的是不断提升干部的执行力,确保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

  崇州要求,部门在自身创造条件的前提下,承诺完成1—2件具有特色的创造性工作;乡镇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做出亮点、做出特色、做大规模,办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1—2件实事;兑现了目标承诺、实绩突出被评定为优秀的给予奖励。在干部任用上,优先获得推荐提名。未实现承诺、实绩较差被评定为不合格的,由本人提出申请辞职或按组织程序予以免职。

  项目分解,目标细化,阶段跟进,不仅补齐了漏水的“短板”,“最长指头”的优势也积极发挥出来。

  本报首席记者 高纪开 蒲薇 本报记者 陈伟

  记者观点:关键是观念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在成都的第三圈层,崇州的发展一度陷入低谷,其原因在于,崇州没有认清自己在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中的战略位置,不能充分发挥创造力,解决从传统的农业大市到工业强市进程中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

  无论“穷地方”还是“富地方”,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三个集中”和“三大工程”,决定因素不是基础的好坏,而是能否顺应发展规律,根据自身实际,谋求发展的最佳路径。

  崇州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产业基础较好,随着城乡统筹、区域互动步伐的加快,到中心城区的距离不断缩短。崇州的劣势在于,产业没有形成规模效应,资金瓶颈制约突出,纯农地区和纯农人口占很大比例,富余劳动力转移压力大。

  优劣势不是静止的,而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只要善于抢抓机遇,完善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劣势就可转化为优势;反之,劣势永远为劣势,以前的优势也可能变为劣势。

  近年来,崇州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用科学的体制、机制解决发展中的种种难题,通过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实现集中、集约发展,为今后预留了长远的发展空间;通过积极融入城乡统筹,主动对接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区的产业转移,解决了产业发展中的资金和市场等难题;通过科学定位,充分发挥后发优势,解决了城市发展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后劲难题。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政府的服务和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形成合力,干部队伍的作风转变和制度建设刚柔并济,创新的思路与发展的激情相得益彰。

  在科学发展的新阶段,崇州和其他纯农地区还会面临一系列考验。这就需要坚持贯彻市委、市政府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部署,进一步顺应和把握科学发展的规律,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按照集中集约的原则,特色鲜明地推进“三个集中”和“三大工程”,逐步完善“三新”突破的体制、机制,在更大范围内参与区域合作,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的执行力,完善公共服务,使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的群众。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布朗 | 付毅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