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记者在莫斯科“新阿尔巴特大街书店”的中国问题专架挑书时,偶遇了一位也对中国问题书籍感兴趣的俄罗斯朋友。一问才知,这位汉语很流利的青年叫尼古拉,是一位自由职业者,同时受聘于几家俄罗斯旅行社,为往来于中俄之间的各种高级旅游团作翻译及导游。
语言是一种文化的代表,也是友谊的桥梁。加快汉语在俄罗斯的推广,将有利于加强中俄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为两国老百姓架起语言和文化的桥梁。近两年来,随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日益深入发展和中俄“国家年”活动的不断展开,俄罗斯的汉语热和中国的俄语热都在升温,相互到对方国家学习语言的人数骤增。俄罗斯近些年出现了汉语热,汉语人才供不应求,懂汉语的学生就业形势很好。
4月25日下午3时,“莫斯科校际汉语比赛”在莫斯科矿业大学举行。来自莫斯科开设汉语教学课程的11所高校的大学生,用汉语表演了歌曲、朗诵、相声、小品等丰富多彩的节目,这些节目时而引来观众们的阵阵笑声,时而让观众们全神贯注地投入其中。活动的组织者称,“莫斯科校际汉语比赛”每年举办一次,今年已是第15届了。近来年,参加比赛的学校和选手以及来“观战”的观众逐年增加。今年参加比赛的选手就多达200多人,参赛节目多达90余个,是有史以来参赛人数和节目最多的一次。
一名参赛学校的老师向记者表示:“每年的汉语比赛,都是学汉语的俄罗斯学生的盛大节日,各校同学都踊跃参与,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和极大的兴致。”一名参赛选手则表示:“同学们都希望借此机会展示一下自己学习汉语的成功与自豪,让大家分享其中的喜悦,相互鼓励,不断进步。”
就在“莫斯科校际汉语比赛”的前一天的4月24日上午,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刘古昌与俄罗斯国立喀山大学校长萨拉霍夫,在中国驻俄使馆共同签署了《关于在喀山大学合作建设孔子学院的协议》。这是近5个月来与中方签署联合创办孔子学院的第五所俄罗斯高校。在俄罗斯“中国国家年”的大背景下,孔子学院正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俄罗斯各地。
据记者从中国驻俄罗斯使馆教育处了解,截至2007年4月24日,共有6所俄罗斯高校与国家汉办签署创办孔子学院的协议。其中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是最早与中方签署建立孔子学院的俄高校,该校早在2005年7月5日就与中国国家汉办签署了合作协议。而在俄境内第一所挂牌运行的孔子学院,则设立在远东国立大学,其正式成立时间是2006年12月21日。随后,在2006年12月至2007年4月短短5个月的时间内,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俄国立人文大学、新西伯利亚技术大学、喀山大学4所大学争先恐后地与中方签署了建立孔子学院的相关协议。据我驻俄使馆教育处参赞非玉芳女士透露,目前,尚有10余所俄罗斯高校提出创办孔子学院的意向和申请,相关合作事宜还在磋商之中。
俄罗斯“汉语热”持续升温的主要原因,是俄政府的支持和鼓励。目前,俄罗斯政府对于汉语教学的普及也给予了高度重视,两国政府间还签订了专门支持汉语和俄语教学的协议。今年2月1日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俄罗斯总统普京用汉语向中国记者打招呼;在3月底的“中国国家年”开幕仪式上,普京用“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来形容中俄关系,这些都成为俄罗斯汉语热的加温器。
据统计,到2006年,俄罗斯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过万,比2005年增长了40%。据不完全统计,全俄目前已有50余个汉语教学点,其中开设汉语专业或公共汉语课的高校就有30余所。莫斯科已有9所中学从二年级开始就开设汉语课程,从四年级开始,历史、地理和文学课则全部用中文教学。俄许多富豪家庭开始为子女聘请汉语家庭教师,他们开始将新的商业目光瞄准中国。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积极帮助俄高校开设汉语专业,支持俄高校建立汉语中心。对在俄罗斯的汉语中心和孔子学院,中方提供不同类型、适合于不同人群的汉语教材和中国文化的通俗读物,也提供师资,包括大学教授,也包括青年志愿者。在部分中学和小学,也准备开设汉语课程。中国还为俄罗斯提供音像教学资料和统一的汉语考试服务。
对汉语热的不断升温,普京总统曾表示说:“我相信,我们两国的伙伴关系越密切,两国学俄语和学中文的人就会越多,我们彼此也就会越了解。”俄中友协主席季塔连科不久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预言:“俄罗斯人学习汉语的热情,可能会像上世纪50年代中国出现的俄语热一样。”(关健斌)(来源:中国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