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主任王俊文访谈
本报记者 姚志德
首届进口展在第101届广交会聚焦了许多关注的目光。下一届进口展会如何办?广交会规模如何扩张?昨天下午,履新不久的广交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主任王俊文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此前任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公使衔经济商务参赞的王俊文(以下简称王)坦率而务实。他介绍了本届广交会情况,并就进口展及琶洲新馆二、三期工程等热点问题回答了记者(以下简称记)提问。
进口展吸引外商注意力
记:本届广交会首设进口展,请您介绍一下会展的情况。
王:本届广交会根据温家宝总理指示,尝试搞了进口展。虽然进口展数字没有什么惊人之处,却表明了中国政府平衡贸易进出口的决心。进口展极大地吸引了国外商家的注意力,只是规模尚小。目前我们已经组织专家研究102届、103届进口展如何办。随着琶洲新馆二、三期工程完工,进口展一定会办得更好。
首次办进口展条件仓促,不可能在很短时间内做得很完善。正如媒体所报道的,本届进口展参展商有一部分是加工贸易企业,展品的确有部分是国内加工贸易产品。对此问题,一种看法认为应该百分百展出进口产品以扩大进口;另一种意见则认为,产业分工全球化导致产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到底国外生产达到何种比例才可称作进口产品,可以探讨。本届进口展招展仓促,一些海外展品来不及运来,但我们最终会要求进口展展品真正从国外带来。
101届广交会首办进口展,就像往水里扔了块石头,是探路。广交会虽然已经是“中国第一展”,但与一些世界一流名牌展会相比,差距依旧很大,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已经成立“战略发展规划研究组”,目标是将广交会打造为国际名牌会展。
上图:王俊文 陈国 摄
如何展出更多高新技术设备
记:办进口展要提高办展水平,就要进口更多高新技术设备,但广交会又不太适合展出这些产品,如何解决?
王:仅仅通过广交会进口展去达到平衡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目标,并不现实。对于高新技术及大型设备进口,国内已经有很多专业展。广交会正在寻找资源,对一些高新技术产品和设备进行有针对性的招商招展。此外,我们正在研究二、三期新馆如何规划调整展出场地,适应大型设备展出。我们也在探讨:是否有必要办专项进口展。
有人提出关掉饭堂办展位
记:下一届进口展与出口展是否仍然同馆同期?
王:进口展受招展时间短的制约,外商参展一般要订立年度参展计划,广交会并没有纳入他们今年计划中。此外,增加场馆面积非常困难。102届广交会,我们正在寻找可能性,希望继续扩大进口展。但要压缩出口展则比较难办。原则上,将102届视为“过渡”,在101届基础上稍作规范整理,适当增加面积,例如可能再增加一万平方米,但更着重将进口展规范化,确立办展的程序。
短期内盖起一个展馆或拉到别的地方展出,均不现实,甚至有人提出关掉饭堂办展位。商务部下月初开会,将专门研究这些问题。
琶洲展馆二期明年初建成
记:广交会琶洲二、三期工程及流花展馆搬迁等进度是如何规划的?
王:二期工程今年底明年初建成,预计103届广交会投入使用。三期工程明年8月交付使用。实际上从现在就要开始进行103届进口展的招展,有可能的话,103届进口展展位会大幅增加。从101届到103届,广交会的进口展肯定呈现跳跃式发展。
目前的问题反而是出口展位,究竟是要压缩出口实现进出口平衡,抑或在继续发展出口基础上追求平衡,国内还存在争论。广交会要承担向西部、向老字号企业、向品牌倾斜等任务,越来越多地方希望广交会提供舞台,广交会面临多方面需求的压力。至于二、三期工程竣工后,流花展馆是否仍然使用,目前各方正在研究。
确立与国际接轨招展模式
记:进口展招展方式未来会有什么变化吗?
王:进口展与国际接轨的招展模式,是本届广交会实现的一个突破。虽然是非常小的一步,但采取代理商和企业报名直接参展,是广交会走向市场化的尝试和探索,今后进口展基本会按照这一方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