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坚实经济为后盾,整合丰富的人文资源,争当创建文化大省排头兵
本报讯记者张小磊、潘林报道:“打造文化名城,中山有坚实的经济作后盾。中山愿做广东创建文化大省的排头兵。”中山市委书记、人大主任陈根楷前天在该市组织的“伟人故里文化行”媒体座谈会上充满信心地说。
打 造名城坚强经济作后盾
陈根楷介绍,2006年,中山以占全省1%的面积、2.7%的人口,创造了占全省4%的生产总值,经济总量位居全省21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第五位,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36亿元,工业总产值3018亿元,出口总额15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亿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006元。
张德江书记对中山在经济、文化领域的成绩表示了肯定。他曾指出,中山人敢为天下先,发扬新时期中山人精神———“博爱、创新、包容、和谐”,基本建设成为广东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示范市。1994年以来,中山市先后获得全国绿化先进城市、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园林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畅通工程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长安杯”等荣誉称号,2005年荣获首批全国文明城市殊荣。
具备文化名城基本要素
中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丘树宏说,中山打造文化名城已具备了一定文化精神、文化生态、文化名人等文化要素。
丘树宏介绍,中山全市24个镇区的文化站2003年就达到省一级以上标准,成为全省首个文化站全部达到省一级以上标准的地级市。十五期间,获得全国性各类文化奖达50多个,投资近百亿元兴建各类艺术中心、博物馆、艺术馆。中山的教育事业发展,多年来排在广东省地级市前3名。目前投资20亿元正兴建的水利工程、投资17亿元的污水处理工程,以及推行的全民医保等,都将成为中山打造文化名城的基石。
丘树宏说,中山深厚的文化沉淀成为打造文化名城的另一重要基础。千年来的几次移民潮,让中山这块土地弥漫了中原文化、大陆文化;一百多年前的海洋觉醒,则让中山这块土地比中国内陆最早接触到了海洋文化、海洋经济,而改革开放更让中山再一次成为中国开放经济开放文化的窗口。
而孙中山、郑观应、王云五等中山的文化名人,可谓是群星璀璨,光彩夺人。
需整合资源全员总动员
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副主任、教授周熙明博士表示,中山有着非常深厚的近现代历史文化积累,完全有条件打造出文化名城这块鲜亮的城市名片。
“但是,打造文化名城,要对中山自身所拥有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他说,建设文化名城要适合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各个层次市民的需求,这样他们就会自觉地参与到文化名城建设中来。然后,再把所有的文化资源整合到某一个框架里。把以上两方面结合起来,完成各种文化资源的整合,打造一座璀璨的文化名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