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至29日是我市《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深圳过万家企业建立起职业卫生档案
深圳三级职业卫生网络保障劳动者健康
地毯式搜索摸清危害状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是2002年5月1日才开始施行的,由于之前法规的不健全,监督力度不到位,我市几乎所有新、改、扩企业都没有接受预防性卫生监督便投入生产,留下了职业中毒事故的隐患。
但我市各级卫生部门没有畏难,采取地毯式搜索企业的方式,摸清和掌握了辖区内的企业数。卫生部门在人手非常紧缺的情况下,逐个企业上门实地调查,填写《深圳市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表》,建立企业监督档案,督促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来确定本辖区的职业病危害基本资料。通过三年企业基本情况调查的摸底调查,基本摸清了我市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现状。
据了解,我市电子、轻工、机械五金、纺织、建材、化工等工业企业中,工人大多数是外来工,以年龄小、流动性大、文化层次偏低为特点。职业病危害因素,一是化学毒物,多见于正己烷、三氯乙烯、苯及苯系物、二氯乙烷、三氯甲烷、酮、铅烟、氰化物等;二是粉尘,包括矽尘、水泥尘、金属尘、棉尘、木尘等;三是物理因素,主要有噪声、高频和微波等。其中有机溶剂是我市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严重的企业多数分布在经济特区外的宝安和龙岗两区,以“三来一补”、“三资企业”为主,集中在制鞋、五金电镀、塑胶玩具、印刷、家具等行业。
我市卫生监督部门对摸清情况的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厂基本实行“一厂一档”的分级管理模式,有9665家企业进行了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
全市建成三级职业卫生网络
目前,我市已形成了市、区、街道三级职业卫生网络。
全市建立了1个市级、6个区级、19个街道卫生监督所,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市、区、街道三级结构的卫生监督体系。在各级卫生监督机构中设置了相应的职业卫生监督科室,配置了相应的专、兼职职业卫生监督员。全市职业卫生专职监督员2003年只有58人,2006年增加到116人。
我市还建立了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以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职业卫生技术机构26家。其中获得或通过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资格机构(乙级)4家,获得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资格机构26家,获得职业健康监护资格机构26家。直接从事职业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达526人。这些职业卫生技术机构及这支职业病防治队伍,在保障广大劳动者健康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特区经济建设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在《职业病防治法》实施后,我市卫生监督部门制定了职业卫生监督工作程序文件———《深圳市职业卫生监督规范》。分别制定《深圳市职业卫生监督程序》、《深圳市职业病危害事件调查处理程序》、《深圳市职业病、疑似职业病报告程序》、《深圳市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审批程序》、《深圳市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等工作规范,统一办事程序,严格依法行政,我市职业卫生工作进入法制管理的轨道。2004-2006年全市共监督企业27983家次,查处职业卫生案件1060件,警告962家,罚款226.64万。
各级职业卫生技术机构也充分发挥防治作用。2006年全市共对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企业进行工作场所环境检测,占应检测点85.19%。合格点22642个,合格率为82.94%。去年我市还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占应检人数66.2%。此外,市职业病防治院还为100名劳动者受理职业病诊断。
送法上门培训到人强化守法意识
我市职业病发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用人单位职业病预防意识模糊。职业病防治工作长期以来没有像消防和安全生产那样被社会所广泛认识和重视。由于对职业危害的认识不足,一些用人单位没有履行职业健康保障的义务,一些工人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落实职业病防护措施如果不能够成为企业和工人的自觉行动,就很难杜绝或减少职业病事故的发生。为此,我市卫生部门结合实际,送法上门,多渠道落实法律宣传工作。
对企业,卫生部门重点抓培训,这包括:一、对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培训。以宝安区为例,三年共举办了企业管理人员职业卫生培训班37期,培训企业3999家,占全区有毒有害企业的91%,培训管理人员4980人,培训合格的颁发《职业卫生培训合格证》。通过培训,有效地提高了用人单位自身的职业卫生管理水平,把落实各项职业卫生防护措施由“被迫”执行转变成了企业的自觉行动,降低了职业病事故的发生。二、监督员在检查现场对用人单位负责人的培训。作业场所是职业病危害因素最直观的现场,也是最好的培训场所,卫生监督员充分利用检查的机会,用5~10分钟时间对企业负责人进行普法宣传,用手提电脑向企业负责人演示职业病患者的图片、相关毒物的防护知识,起到了很好的培训效果。三、针对企业主不懂法、不学法、不履行法律职责的行为,实行企业负责人约谈制,促进企业自律。
对工人,我市各级卫生部门坚持开展广泛的群众性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职工的自我保护能力。市、区职业卫生监督机构先后印发《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条例选编》4万册、《贯彻广东省劳动安全卫生条例文件选编》3万册、《劳动卫生法规汇编》3万册、《预防职业病》12万册、《深圳市工厂企业人员劳动卫生与环境保护应知应会》20万册、《预防职业病指南》4万册、《职业中毒预防》6万册以及《怎样预防有机溶剂中毒宣传画》6万张发放给工人。同时还采取发布预警通告、温馨提示、工作岗位设立警示标识等措施来加强工人的防护意识。
职业病危害因素专项整治见成效
职业病防治范围广、任务重,去年我市卫生部门针对重点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专项整治,有的放矢,集中力量,此举对降低职业病的发病率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去年,全市开展了三氯乙烯、正己烷等有毒有害化学品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整治生产过程中使用含三氯乙烯、正己烷、苯及其化合物等有毒有害化学品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及箱包加工、皮革加工、玩具制造、制鞋、家具制造、装饰材料加工等行业,督促企业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和《使用有毒有害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要求进行了对照检查,自查自纠存在的问题,认真落实整治工作要求。
2006年,全市共对386家存在职业中毒隐患的企业限期整改,其中对20家无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无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导致劳动者发生职业病的企业给予行政处罚,罚款金额近90万元。此外各级卫生部门还根据各辖区职业病危害存在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粉尘、铅、镉等专项整治,均收到较好的效果。
探索分类管理重点监控模式
针对目前职业卫生监督人员编制严重不足的现状,我市宝安区卫生部门大胆探索新思路,采取“分类管理,重点监控”的监督模式,将辖区企业划分成“1-2-0”三大类,“1”代表重点监控企业,“2”代表一般危害企业,“0”代表基本无毒害企业。重点监控企业是指容易发生职业病的用人单位,包括所有超标企业,三氯乙烯、三氯甲烷、二氯乙烷使用企业,产生粉尘的宝石加工企业,部分正己烷、苯系物使用企业及铅、镉等重金属危害严重企业。日常监督中加大对重点监控企业的监督频次,抓住主要矛盾,提高监督效率。
对监督到位的用人单位,通过集中培训、开会动员的方式将国家有关的法规要求形成文书书面告知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供接触毒害工人当年的职业健康检查资料、作业场所的监测报告及使用材料清单,从企业提供的资料中筛选出需进一步跟踪监督的企业,既保证了工作的高效率,又提高了监督的覆盖面。
今年狠抓大案要案查处
据了解,今年我市卫生部门将加大企业实施劳动者健康监护的监督,要求企业必须分别在职工上岗前、在岗间、离岗时对其进行健康体检,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此外,卫生部门将采取措施扩大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工人的监护覆盖面,提高劳动者职业健康保护水平。
今年,我市卫生部门将进一步开展全市职业病危害因素摸底调查,完善全市职业卫生基础资料,全面掌握全市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严重程度、分布的特点,为制定全市今后职业卫生工作重点提供科学依据。
我市卫生部门还将积极推行职业卫生分类分级管理工作,以宝石、电子、印刷行业、放射诊疗机构和核设施为重点,开展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的监督检查,狠抓大案要案和典型案件的查处。
今年,我市卫生部门仍将继续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企业专项整治工作。加强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执法力度,积极开展“三同时”工作,卫生部门将争取政府多部门支持,联合下文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作为立项前提及准入条件,从源头上抓好职业病危害的管理工作,从根本上消除新的职业病危害隐患。
今年,我市还将加强职业卫生技术规范建设,组织有关机构及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制定编写我市的职业卫生技术规范,并抓好培训、指导、督促、检查等工作,进一步提高职业卫生技术工作质量。
同时,将建立职业卫生信息平台,形成全市职业卫生信息网络,使职业病监测信息报告更加科学、快捷、准确、有效,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提高职业卫生技术机构应急能力,继续完成重大职业中毒预测预警模型的建立。
预防职业病关键在于提高企业和工人的自觉意识。今年,我市各级卫生部门将继续加强宣传培训工作,加强《职业病防治法》法律法规及职业病防治知识宣传,让广大企业及劳动者知法、懂法、守法,掌握职业病防治知识,保护劳动者健康。进一步加强对全市,尤其是基层单位职业技术人员培训,提高我市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整体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