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类媒体 > 深圳特区报

九旬伉俪谱写73载爱情传奇

  他们曾是深入虎穴、获取敌方情报的地下工作者;他们曾是30年如一日、勤勤恳恳的公安战士;在共同走过的73年时光里,他们几经生死,阅尽沧桑,在见证历史的同时演绎出现实版“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故事。

  今年的“五一”,对韦健和张若玲老两口和他们的家人来说,无疑将是个特别的日子。

这个有着50多口人、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将在这天从四面八方汇聚深圳,为韦健老人庆贺90岁生日。至此,韦健与张若玲夫妇已携手走过了整整73个春秋。近四分之三个世纪的时光,他们的经历早就书写出一份穿越了生死的传奇爱情。不管是革命时期出生入死的地下工作者、新中国成立后任劳任怨的公安战士、还是退休后跟随儿女在深圳安享晚年的幸福老人,两人的手始终紧紧地牵在一起,未曾分开。正如韦健老人在回忆录中写道,“若时光倒流,让我们重新选择,当还是如此一个人生。此幸,足矣。”

  萌芽父母之命婚姻下的懵懂爱情

  韦健原名周佩璇,是家里的长子。1918年,韦健出生时,这户位于山西闻喜县的官宦人家正值兴盛时期。幼时的韦健性格温和,羞涩内向。12岁那年,韦健离家读高小。正是从这时起,韦健接触到一些进步思想,知道了三民主义、教育救国,进入中学后又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

  认识韦健前,张若玲叫张引弟,比韦健大半岁,出生于闻喜县农民家庭。八个月时过继给姑母,后来姐姐夭折,于是两家共同抚养一个女儿。灾荒和日军入侵,养父生父相继去世,当时还收养了一个弟弟,一家人的生活大不如前。多亏坚强贤惠的养母,硬是靠着省吃俭用撑起了一家人的生活。

  13岁时,张引弟已看出眉清目秀的样貌,生母的表妹做媒,夸奖周佩璇一表人才,家境殷实。1934年农历7月14日,17岁的韦健和18岁的张引弟举行了热闹风光的婚礼。虽是父母之命,还有些懵懂的韦健和张引弟却是内心欣喜的。张引弟喜欢丈夫的彬彬有礼、温和谦厚,而韦健亦被妻子的美丽大方、勤劳质朴深深吸引。

  然而新婚的第10天,小两口却不得不分离。韦健在父亲的敦促下离家,到四叔朋友的一家商号当学徒。一年后韦健回家,张引弟居然没认出自己的丈夫。韦健兴冲冲地将妻子的名字改为张若玲。原来,极不情愿弃学从商的韦健被迫当学徒的最大收获,就是看了整整一皮箱的进步书籍,鲁迅、巴金、茅盾、冰心、丁玲等人的作品都令他爱不释手,也让他的思想不断进步。韦健将对丁玲的仰慕融进妻子的名字中,自是别有一番深情与深意,令妻子感动不已。

  洗礼并肩战斗在敌人心脏的革命情谊

  如果说结婚初期小两口之间还是一种小儿女的脉脉温情,那么在革命道路上同行的韦健与张若玲则是经受了战火纷飞的洗礼,他们的感情与共同的崇高理想一起,化为坚强的精神力量,让两个人的心更紧地靠在了一起。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热血沸腾的韦健再也无法压抑内心的爱国激情,毅然辞去工作,决心参加抗日活动。1941年,与共产党组织取得联系后,韦健被安排在阎锡山统治区的山西乡宁、吉县一带利用部队工作职务条件搜集敌占区的各种情况。第二年,张若玲也正式从事党的地下情报工作,负责保管情报和资料,还有同志们来往吃住的接待工作,与丈夫并肩战斗在敌人的心脏。

  起初,张若玲非常紧张,情报来了,不知放在哪儿好。有时在地下挖个坑埋下去,有时缝到被子里,有时又缝到孩子的尿裤里,翻来覆去折腾,总是提心吊胆。他们住的窑洞曾是接头的秘密据点。韦健从部队拿回重要材料,必须马上抄出来,张若玲就在院子里假装劳动放哨。1945年,“上党战役”后,阎锡山部队兵力受损,欲进行全面调整部署。韦健利用职务之便拿到整编方案,下班后偷偷带回家,窗户蒙得暗暗的,只点油灯,花了整整八九个小时用毛笔蘸着牛奶抄在一个账本上,张若玲则在一旁放哨,也一夜没合眼。第二天,韦健将方案放回办公室,又将这份绝密情报夹在自行车车胎里由交通员骑着送到共产党手中。这件事受到晋绥军区领导的高度赞扬。

  由于工作的关系,一家人常常需要搬家,萝卜、腌菜、山药蛋即是他们最奢侈的家当。曾经住过的一家村子里,十来户人家仅有一户有院墙,半夜狼撞门是常有的事。这种颠沛流离,惊险刺激的日子,用韦健和张若玲自己的话说,是提着脑袋干革命。即便如此,张若玲一心想的,只是如何帮助丈夫,将任务完成得更好。几年下来,她成了韦健的得力助手。

  考验穿越封锁线经历生死

  一家人经历生死考验是在1946年11月,由于某位同志的失误,以商店作为掩护的一个情报站暴露。韦健通知所有地下工作者随时准备撤离。此时韦健家门口已经遍布便衣,无法与家人会合。张若玲与便衣机智周旋,见情势危急,又让人带信给韦健让他一人先去解放区。韦健在二弟的掩护下躲过了敌人的追捕,利用记者证逃过哨兵的盘查,天亮时搭上一位老乡的牛车过了河,终于穿越了封锁线,到达解放区。

  张若玲与孩子们躲到老乡家等韦健的弟弟来接应,却没有任何消息。无奈之余,张若玲只得带着孩子们回家,家里却已被警察洗劫一空。空荡荡的房间,孩子们冻得直发抖。第二天,张若玲开始到隔壁洗衣房打工养家,她要照顾好孩子们,让他们与父亲团聚。这段日子的艰苦生活,让三个孩子变得异常懂事,他们养成了一个习惯,即使饿了也不哭不闹,不吵着妈妈给饭吃。

  张若玲就这样独自带着孩子在敌占区生活了11个月。1947年9月,迫于紧张的局势,张若玲必须带着孩子们逃离敌占区,她和孩子们离开太原,踏上寻夫之路。三个孩子,最大的8岁,最小的才不到两岁。一行四人,大儿子走在前面,二儿子走中间,张若玲抱着小女儿,背着行李,走在没有人烟的苍茫大地上。除了提醒孩子们小心地雷,还得四处张望提防狼的进攻。让张若玲欣慰的是,懂事的孩子们没有一个哭闹的。就这样翻山越岭走了整整一天,终于看到了八路军,进入了解放区。在八路军的帮助下,张若玲和孩子们从一个村子辗转到另一个村子,即便如此,耳边还不时响着枪炮声。走了整整一个月才到达晋绥公安总局。韦健得知妻儿到来的消息,完全惊呆了,他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生死未卜、让自己牵肠挂肚了近一年的妻子和三个孩子竟然走过千山万水出现在自己身边!一家人紧紧地抱在一起。望着憔悴不已却刚强得惊人的妻子,韦健哽咽着只能说出一句话:“你很了不起!”那一年,张若玲29岁。

  沉淀在深圳感受爱情的恒久魅力

  从做地下情报工作开始,韦健与张若玲就与公安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解放后,这对志同道合的夫妻仍然活跃在公安第一线,一干就是二十几年。在父母的影响下,八个儿女中,除了小女儿,全部任职于公安部门。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一张全家福照片上,穿警服的竟达14人之多。韦健老人说,对于这个家庭来讲,警服的颜色是最神圣的颜色,警徽的光辉是最神圣的光辉。

  深圳特区成立后,大儿子于1982年由公安部抽调参加深圳特区建设。后来除老五侨居加拿大,七个儿女都移居深圳,有的在公安领域继续大显身手,有的自己经营公司事业有成,个个出类拔萃,颇有建树。1988年,退了休的老两口定居深圳,近20年的时间,也已成为真正的深圳人。老人家最关心的还是时事,为此,韦健学会了上网。而老两口每天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则是剪报。《深圳特区报》、《晶报》、《参考消息》、《健康文摘报》是每天必看的。早上,老两口坐在床头,把报纸摊开,韦健把报上各种时政的内容先用红笔画出来,由张若玲剪下,仔细分类后贴成册。这样的事情每天差不多要花两个小时,却是乐在其中。从1988年至今,老两口的剪报已达506多册,目录分类达近60种。以前在单位被同事称为“活字典”的韦健,现在已是儿孙们的活字典。

  在深圳,韦健与张若玲之间经历过战火洗礼的爱情越发显出恒久的魅力。他们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充分享受着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三年前,两个人还合作写了回忆录《相濡以沫七十年》。在华侨城两位老人家里采访的时候,他们精神矍铄,头脑清楚。虽已九旬,韦健老人走起路来却依然稳健,动作敏捷。两个老人家对话时,因为听力不太好,都得凑在对方的耳边说,那个场景很温馨。儿女们说,父亲性格温和,母亲秉性刚强,73年的婚姻得已如此幸福。张若玲老人说起丈夫的好,言语朴实:“他是个好人,不挑剔,对什么都很宽容。”走在家里花园的小路上,老两口手挽着手,一如73年前,一点阳光洒下来,在两个白发苍苍的影子后面染出一片温柔的黄,幸福便在此时定格……

相关新闻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韦健 | 张若玲 | 丁玲 | 阎锡山 | 周佩璇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