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书汇山城,群贤毕至。参加书市的“大腕”匆匆地来,他们能为重庆留下什么意见和建议呢?连日来,记者采访了多位市内外名家,请他们为提升重庆的软实力支招。
张者
提升软实力文化人要出力
我近来主要住在北京,这次回来参加新作《桃花》的发布和研讨会。
城市的软实力更多地表现在城市的文化方面。作为文化人,我们更应该冲锋在前,因为我们拥有天然的话语权。然而在提升重庆软实力方面,却很难听到文化人的声音。文化人更了解城市的文化,了解如何提升一个城市的软实力。如果连文化人都沉默,软实力的提升将是一句空话。
重庆文化人要学冯骥才老先生,敢说并善于说话。只有文化人活跃,城市的文化才会活跃,软实力提升才能上一个台阶。
在文化人积极发言的同时,重庆应举办自己的读书节,在节日期间请来名家并开展图书销售活动,让市民有机会买好书、读好书。
王蒙
打造书香重庆需要机制保证
一下飞机就听说重庆在打造书香重庆,我感到特别欣慰。一个城市如一个人一样,一定得注重学习和提升。在倡导全民读书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回想自己的经历就是如此。我青少年时期读书最多,一生受用最大。我到现在都能背诵一些古典诗词,都是在那个时候学的。
在孩子小的时候,容易培养也容易养成习惯。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要适当增加阅读的时间,并给孩子推荐一些好书,让孩子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从小养成的阅读习惯将终身受用。
倡导读书是件好事,但读书是一个长期过程,千万不能搞成运动。因此政府在倡导读书时,一定要注重从政策从机制上建立长效机制,鼓励大家多读好书。
唐浩明
大力挖掘和发扬传统文化
以前大家对曾国藩的印象是“卖国贼”,而现在却是“做官要学曾国藩”。为什么社会对这位湖南人的认识有这么大的转变呢?关键一点,就是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提升。我从1982年进岳麓书社后,就一直从事曾国藩文献的整理。随着整理和研究的深入,我觉得曾国藩不是“卖国贼”,而是中国主流文化培育出来的大成功者。
作为一个文化人,我为什么能几十年一直研究曾国藩呢?这与政府的大力支持分不开。最开始出曾国藩书籍时出现了争议,但政府却坚决支持。
一个城市一定要重视传统文化的挖掘和整理,因为一个城市的文化与市民最近,也最能激励市民。重庆有3000多年的历史,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资源,但感觉挖掘和提升工作还做得不够,应在这方面下些工夫。
毕淑敏
形象宣传更要突出个性
这是我第一次来重庆。老实说,要不是这次来重庆参加全国书市,我可能还没有机会来重庆。来之后,重庆给我的感觉真是太好了,真的,这是我没想到的。因为来之前,我印象中的重庆,要么是“白公馆”、“渣滓洞”,要么就是“大旱”。
我是个作家,经常要看书看报,可为什么我见到的重庆和听说的重庆大不一样?我想,根本原因在于重庆的宣传太不够了。
这就涉及一个城市的形象问题。其实形象也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谈到北京,那就是文化的代表;谈到上海,那就是经济的典范。人家的形象就代表了一种实力。重庆如果要想不被人误读,那就要大力宣传自己。但不能只把眼光局限于本地,而是放眼全国。要让全国人都清晰地知道、了解、认识重庆。
真有那么一天全国每个人都知道重庆时,我想重庆的软实力也就够“硬”了。
叶永烈
发展文化先要尊重文化
重庆这座城市,我是很有感情的。重庆有山有水,自然风景比上海还漂亮。我来过重庆三次,重庆在不断变化,高楼四起,交通发达,但是文化上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刻的印象。
文化要发展,态度最重要。只有在意识上真正对文化有所尊重,重庆的文化才能不断进步。这次第十七届全国书市,来书市买书的人特别多,让我看到重庆人对书籍的重视,也就是对文化的重视。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说明尊重文化、尊重知识的观念已在重庆人心里留下了痕迹。
我是学化学出身的,后来进行文学创作。在我的观念里,文化不仅只包括文学艺术,科技知识也是文化,甚至道德观念也属于文化范畴。在这几方面都予以重视和发展,尊重文学,尊重知识,尊重道德,这就是对文化的尊重了。
叶辛
人文精神需要保持性格
城市建设指标可以量化,GDP也可以量化,但一个城市的软实力却是无法量化的。重庆这个城市有特色,重庆人的性格更鲜明。保持人的性格和精神,也是城市软实力的进步。
重庆气候炎热,地势高低不平,造就了重庆人热情直爽的性格。事实上,不论是气候还是地形,都是一个城市人文精神的外化。重庆的人文精神可用“浓烈”二字来形容,保持这种精神,保持重庆人鲜明的个性,用浓烈的重庆人文精神书写重庆的未来,重庆发展的飞跃指日可待。记者李伟李心成 富治平 巫天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