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
根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的通知,明天上午10-11时,全国各地亿万学生将同时出现在锻炼场所,进行体育锻炼。通知要求各地相关领导参加,宣传媒体给予积极报道。可以想见,这场“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启动仪式,在现代媒体的镜头和笔墨之下,必然呈现出久违的壮观隆重。
通知要求,各地要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并形成书面总结分别报送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通知并未规定各地应以何种形式落实展开,但各地的具体活动方案显然比盛大的开幕典礼更有实际意义。
“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目的是吸引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这个目标非常好,而且它所指向的问题也真实存在,亟须面对:2005年公布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表明,我国学生体质整体下滑;北京学生体能素质从1985-2005年持续下降;广东省从1985-2000年的调查结果也支持同样的结论:学生体能素质不断下降。
其实不需要这么多权威调研统计,青少年健康状况下降、体育锻炼缺乏,这是社会成员都很容易感受到的普遍现象。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青少年所承受的升学压力。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精力都被课业挤压,随之而来的,自然是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的缺乏。令人担忧的是,当前社会就业压力和生存竞争加剧,社会和家长对分数的期待也随之增高,学生的课业压力有增无减。
剧烈的生存竞争无法改变,升学制度也无法废除,青少年和成年人一样,都要在压力之下生存,这是没办法的事。要想改善青少年体质、提高学生体育锻炼水平,只能从这个现实框架中寻找思路。4月25日,教育部表示,要将学生体育测试成绩与升学挂钩,增加体育教学在学校整体教学中的权重,增加学生体育活动的时间。这些要求是强制性的,但事实上很容易被各地各学校架空:体育成绩难以考核,如果真与升学挂钩,恐怕很难避免舞弊行为;教学安排更是难以监督,如果学生老师和家长目标一致,要在课程表上作假非常容易。
学生体育锻炼的现实情况就是这样,自上而下的要求命令,总是难以落实。唯一真正有效果的方式,就是说服学生家长和老师,让他们认同体育锻炼的价值,自觉自愿地参与、支持。行政命令可以召集全国亿万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开展体育锻炼,这动员能力何其惊人。然而此事消耗巨大,一年恐怕也只得一次。若要让学生家长老师全都改变想法,自觉自愿地支持、参加体育锻炼,恐怕不是一场声势浩大的仪式就能做到的。要是真的想解决问题,就必须直面学生所面临的压力,直击学生心理,从最根本的障碍中寻找突破。
压力越大,越是需要一个健康的身体。这个道理太简单,人人都懂。但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就不要——不论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都有这样的弱点,在压力面前不够清醒,总为眼前之急放弃长远之计。面对人们这种弱点,政府和社会能做的事只有一件,就是不断地讲述体育运动的价值,渲染体育运动的魅力。
其实体育运动的价值,不仅在于维系健康这一功利目的,就像健康的价值,也不仅在于确保学业有成这一功利目的。健康本身就是人生幸福的一部分,就包含了不需论证的价值;体育运动本身也是让人愉快的事,青少年尤其容易从中获得快乐。现在,很多体育运动凭借商业运作的力量,成为时尚的一部分,体育明星像电影明星一样受欢迎,体育运动更多了一层号召力。健康才是美丽,活力才是魅力,这样的价值观在青少年人群中也很有市场。和学生们所面临的压力一样,以上这些也是他们身在其中的社会现实。政府如果能够摆脱对行政命令的依赖,克服自上而下推行运动的惯性,开放心态,不拘一格,认真地理解青少年心理,很好地结合现实中的有利因素,或许可以创新出行之有效的活动模式。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提高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这个任务也许并不像想象中那样艰难。
欢迎回应:shelun@188.com博客:blog.oeeee.com/shel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