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学少年》在央视播出一轮之后,意外地在年轻人中火了起来,与以往领袖题材的电视剧的凝重沉稳不同的是,《恰同学少年》主要以1913到1918年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关心国家大事并最终找到自己人生目标为主线,展现了以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陶斯咏、向警予、杨开慧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学生生活和成长的故事。《恰同学少年》被作为一部大型“红色经典”青春剧推出,而人们更愿意将它称为“红色偶像剧”,有人质疑它风格太过时尚,而更多的声音是惊喜,惊喜领袖的故事以偶像剧的方式表现出来,更清新更励志。
目前,该剧在湖南卫视再次热播,又掀起新一轮的热烈讨论。而该剧的两位导演龚若飞、嘉娜·沙哈提说起《恰同学少年》时也流露着那种“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青春激昂。本报记者娄跃星
真诚的历史青春偶像片
记者:能否简单说说你们创作的初衷和该剧的主题思想?
龚若飞:创作的初衷是想拍一部学生如何读书、老师如何教书育人的电视剧。
嘉娜:说起教育,这个问题十分大,不是一部剧就能解决的,我们能做到的是:通过这部剧引发大家对那个时代的教育风气、教育方式的关注、探讨,实际上,现在有许多人都从不同角度在提这个问题。
记者:《恰》剧青春气息肆意洋溢,书卷味浓郁。在当今这个强调物质享受的时代,拍这种题材的电视剧基于何种考虑?
龚若飞:《恰同学少年》一剧的题材决定了它肯定不同于一般商业剧的运作与炒作。在今天崇尚物质享受的时代,做这部精神形式的或者说乌托邦式的电视剧,确实有蛮大压力和风险。面临好莱坞的大片、面临韩剧日剧,中国电视剧如何发展?这是我们电视人应该思考的问题!《恰同学少年》一剧中无论是出品人、还是导演和编剧,身上的使命不仅是完成一部作品,还肩负着民族的国家的甚至整个中国电视剧的走向这么一个重任。
记者:该剧的艺术风格是怎样的呢?有观众对此提出质疑,说明明是腥风血雨、落后的旧中国,却有漂亮的教室、新潮的装扮,剧中人不像穷苦的孩子,感觉很假,不真实。
嘉娜:整个片子的艺术风格是青春、纯真、向上的。从前期选景,到我们挑选的演员,直至最后的成品,我们都力求整个画面充满真诚与青春。另外,该剧在艺术风格上与以往革命题材剧的凝重不同,追求的是青春气息和书卷味,在那个时候,毛泽东等优秀青年是站在时代最前沿的,他们接受先进的教育,学习西式音乐,热爱运动……所以我们在拍摄风格的处理上绝不输于现在的青春偶像剧,而思想内涵却较之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