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时政·四川 > 成都日报

能为病人减轻痛苦 再累都值得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

  ——追记好医生刘川

  刘川的话:

  “只要能为病人减轻痛苦,再累都值得干。”

  “老百姓看病不容易,能帮他们省一分,就是帮他们减轻一点负担。

  “作为一名医生,要有牺牲精神,要多为病人着想。”

  “直到现在,还有不少患者将电话打进家里,要找刘川给他们看病!”昨天,刘川的妻子崔建蓉对记者说。从1月27日刘川去世到现在,整整3个月时间,人们没有忘记刘川,是因为他对工作的敬业,是因为他对患者那种呵护有加的情谊,是因为他从来都把患者当自己的亲人般对待!刘川走了,但他留下了一个个平凡而感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感动……

  敬业的医生

  为病人减痛 他刻苦钻研新技术

  上世纪80年代,介入医疗作为一种崭新的诊疗技术,为不少疑难病症开辟了有效的治疗途径,90年代初,市七医院在全市率先运用这门技术。为了尽早学会外周介入治疗,更好地为病人解除病痛,刘川以令人吃惊的刻苦投入到新技术的学习中。他先后到华西医院、东南大学中大医院等地进修,并于2002年积极创造条件在医院开展外周介入治疗。

  医院放射科原主任刘仁爵告诉记者,那段时间,刘川天天泡在专业书里。因为在川医进修过,认识的熟人多,其间,只要听说川医要进行介入手术,他马上就跑过去,和他们一起手术,“手术有多少台他就跟多少台,又没有谁给他补助。”

  刘川的妻子也对记者说,在那段时间,他从来不过问家里的事,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新技术的学习上,“他对我说,介入手术虽然有一定风险,但创伤小,手术愈合快,老百姓应该尽快享受到这种先进的手术,只要能为病人减轻痛苦,再累都值得干。”在他的努力下,医院很快就开展起了介入治疗,病人不断涌来,虽然很辛苦,但他感到无比自豪。

  仁爱的医生

  为病人减负 他宁愿多“吃”10多分钟射线

  两天前,一位患者辗转将电话打进刘川家中,希望他能帮助她进行手术,她不知道,刘川医生已经永远地走了,“3个月来,有很多人打来电话要他手术,大家都知道他是个为病人着想的医生。”崔建蓉说。

  为病人着想,是刘川工作的第一准则。去年4月,一名患者因患贲门失弛缓症,需要实施球囊扩张术。这名患者的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好,按理说刘川可以让患者用更贵的球囊。但在手术前,他依然到病房里征求患者的意见,他告诉患者,球囊有国产的和进口的两种,进口的球囊一个要上万元一只,而国产的价格也就是500多元,刘川说:“虽然国产的价格低,但质量并不比进口的差。”

  患者选择了国产的进行手术,但他不知道,如果使用进口球囊,医生只需要暴露在强放射线下10多秒钟控制球囊位置,而若是用国产的,医生暴露在强放射线下的时间要长达10多分钟。刘川的理由很简单:“老百姓看病不容易,能帮他们省一分,就是帮他们减轻一点负担。”手术后,患者很快出院了,当他知道事情真相后感动得热泪盈眶,他硬要送2000元红包表示感谢,但被刘川拒绝,他真诚地说:“通过医疗行为我们成了朋友,你如果要这样,我们的友情就此告终!”患者最终还是将一面锦旗送到了医院。

  拼命的医生

  为病人健康 他不把自己健康当回事

  在面对病人的健康和自己的健康时,刘川表现出了倔强的一面,“他简直不把自己的健康当回事!”他的同事对记者说。由于长时间、大剂量直接接触X射线,他免疫能力降低,白细胞减少,看上去身体强壮的他,实际上体质虚弱,经常生病。

  他的同事何丽说,记得有一年正值新春佳节,刘川患上了病毒性疱疹,连一声轻微的咳嗽都会让全身疼痛难忍,可不巧的是科室一名同志腿部骨折、一名同志因事回了老家,刘川不仅没有休息,还隐瞒病情主动承担了两位同事的工作,像往常一样为患者做手术、下病房、看望病员,“当我们劝他该休息时,他说:‘没事,上着班疱疹反而不痛了。’他就是这样的人,只把患者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对自己的病却一拖再拖。”

  淡泊的医生

  为病人方便 他自己掏钱买电器

  刘川虽然工作拼命,但他把金钱看得很淡。去年12月,科室发奖金,每个员工800元,而他自己只拿400元,同事不解地问他为何这样安排,他说:“我是科室主任,经常忙些杂务,科里的事好多都是你们做的,我当然应该比你们低。”一位护士告诉记者,2003年,刘川负责的一个科研项目获得了市卫生局和医院的奖励,刘川本人也得到了一笔奖金,可家里并不宽裕的他用奖金为介入中心购买了一台电视、一台饮水机和一台微波炉,他说:“有了这些东西,病人就方便多了。”

  刘川曾说,“为病人服务,让我体会到了作为医务人员的最大幸福!当我看到患者摆脱病痛折磨的喜悦表情和患者家属欣喜的目光时,我觉得我和同事们的付出和努力是值得的。”那么患者是如何感受刘川带给他们的温情和幸福的?请继续关注本报明天的报道。

  本报记者 邓晓洪

  人物素描

  妙手仁心好医生

  刘川,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中国共产党党员。他长期从事医学影像工作,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他开始学习外周血管介入治疗临床技术。通过外出学习、自己刻苦钻研和反复虚心向名家学习请教,他很快掌握了介入治疗这门新型诊疗技术。他视病人如亲人,为了患者,他将个人的健康置之度外,不惜付出自己宝贵的健康换来他人的健康、挽回他人的生命。他先后获得医院“优秀共产党员”、成都市首届“四优医务人员”称号。2007年1月27日12点20分,刘川因工作劳累,突发疾病,医治无效去世,终年37岁。

  讲起刘川点滴事 台上台下洒热泪

  (记者邓晓洪)年仅37岁的刘川虽然永远地走了,但他一切为病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却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昨天下午,刘川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市委小礼堂举行,他的妻子、领导、同事和患者等,向来自全市卫生战线的300多名医务工作者讲述了关于刘川的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故事打动了所有人的心,人们无不热泪盈眶。

  刘川在他平凡而短暂的37年生命中,并没有惊天的伟业和动地的壮举。但在昨天的报告会上,市七医院院长刘勇在回忆起刘川的点点滴滴时,哽咽流泪了,他说,“为了病人,他把绝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医院,才积劳成疾!”

  刘川的妻子崔建蓉说:“我曾经抱怨他对工作过于卖命,但他说:作为一名医生,要有牺牲精神,要多为病人着想,与病人相比,我们家的事都是小事。”随着崔建蓉的讲述,台下的听众不禁泪如雨下,掌声经久不息……

  现场的医务工作者告诉记者,从刘川身上体现出的是一种崇高的职业精神,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他的生命虽然短暂,却饱含着一名医生对患者的满腔赤诚和无私关爱,“医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刘川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精神启迪,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将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努力工作,营造更好的医疗环境,刘川将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刘川 | 崔建蓉 | 邓晓洪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