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消息4月26日晚8时,2008北京奥运火炬正式向世人亮相,其新颖独特的造型快速印入人们心中。记者昨天获悉,这支奥运火炬的“娘家”就在南京,是由航天科工集团南京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研制。
2006年9月27日上午,北京奥组委火炬接力中心会议室里座无虚席,有关领导介绍了手持火炬方案征集和燃烧系统的评选情况,联想集团中标火炬外形设计,研制任务则委托给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对手持火炬样件的委托任务,北京奥组委提出了“苛刻条件”:必须在10月15日拿出第一支火炬样件,当时距此时间只有17天。9月27日下午,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与联想方面紧急沟通,对火炬外形设计方案和制造工艺交流了7个小时。9月29日,晨光公司副总经理胡宁生立即组织精兵强将,对手持火炬样件的研制集思广益。
手持火炬在研制生产中,曾面临四大严峻挑战:首先是火炬设计为异形结构,火炬口成桃形,外形过渡流畅且有弧度,这就意味着不能按照固定公式来进行加工;其次,在异形壳体外表做出立体的云纹,蚀刻和着色都有非常大难度;第三个难题是壳体壁厚仅为0.8毫米,这对中间连接件的设计以及上下壳体配合造成很大困难;最后,还要保证“12月21日正式验收”这个时间节点绝不更改。
针对设计独特的壳体外形,技术人员采取把壳体挤压成型的方法,让焊接、旋压成型套加工等方法同时展开。研制团队又采用壳体蚀刻着色工艺,完成了手持火炬不同部分的上色。还有一点让研制人员颇费脑筋,每个火炬手要手持火炬、跑完指定路程。如果火炬上下连接部分出现“闪失”,就会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对火炬连接部分的可靠性,有非常严格的要求,看似一个小小连接件,却是研制生产的焦点。经过一番努力,晨光公司技术人员在12月12日提交第七支火炬样件时,终于圆满解决了这一难题。
晨光公司副总工程师撒世国在第一眼看到手持火炬时,脱口而出一句话“太像北京的京剧了!”这个长720毫米的火炬,装点着绚丽的中国红,配合典雅尊贵的造型,极具东方气质的飘逸与大气。
在研制手持火炬的过程中,南京晨光公司仅仅由数十人组成的研制团队,通过近90天不断对火炬样件的研制与反复改进,最终实现了云纹、色彩与材质的完美结合。
通讯员 宋丽芳 李国宝
本报记者 周海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