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伟福不愁就业,笑得很自信。
学子档案:余伟福:丽水遂昌人。父母都是山区农民。浙江大学毕业后,保送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靠暑假做家教和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坚持学业。
五年了,我最大的变化是开朗了好多。我现在会笑了(笑),也变得更自信了。
五年前,我是10个人中最内向的一个,好像有点自闭(笑)。那年夏天,快报组织我们这10个人举办了一场“逆境中奋发”的报告会,我是讲得最糟糕的一个。
说真的,我当时心情不好,奶奶刚过世。还有,我是丽水大山里长大的孩子,村里今年才开通手机信号,到县城要坐三个多小时的汽车,从小环境很闭塞。
本科四年我是在浙大读的。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唐仲英先生,他是位美籍华人,一位热心资助中国教育事业的老人。在浙大,我多次获得过唐仲英奖学金。唐先生有句名言:Thebest kind of giving is that which inspires others to dothesame!中文也可以理解成“服务社会,奉献爱心,推己及人,薪火相传”。这句话,对我影响很大。我研究生读的是电力传动专业,爱心,就应该像电流一样传递,传到哪里哪里亮。
在浙大,我参加了爱心社,每学期还资助甘肃一个学生50块钱,坚持了四年。现在这个学生读初中了。钱真的是不多,但这代表一个阳光学子的心意。我在浙大爱心社是管财务的,我们社长毕业后,资助了好几个孩子,等我将来参加了工作,也会像社长一样。
大学四年的学费、生活费,一部分是靠暑假做家教赚的,但不够,我还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共借了两万多块钱。我做家教还是比较厉害的,因为在小镇名气大嘛(笑)。这些乡村的孩子总让我很感慨,他们其实很聪明,数理化补一补,马上就开窍了。但是英语不行,有的上高中了,连音标都不会读。我当年也一样。说到底,中国的教育资源不太公平。
我离开乡村五年了。我的感受是,很多乡村出来的,都不愿聊乡村,大学生普遍有这种心态。但其实很多人心中都有个乡村情结,特别是教育。经济不公平,农民能够忍受,但教育不公平,却是最大的不公平。
说实话,我有点在意别人说我是贫困生。现在社会上把贫困大学生另类化、脸谱化了,认为寒门学子,一定要发愤苦读。其实大家都应该过一种自己所追求的生活,贫困生也一样。至于贫困,这是个现实问题,我认为就应该用现实的方法来解决。比如可以申请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生还是要以学为主,我不太赞成为了打工,把功课都给耽误的做法。
我为什么变得自信了?我想有几个原因,一是大学这几年,我的眼界开阔了,和同学交往也变得开朗起来。二是我学了个好专业,我本科读的是电气工程,研究生的专业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这个专业的就业率几乎是100%,一般在深圳和上海工作。我们专业的学生,很多去了爱默生、施奈德这样的著名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