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本立村的村民们的腰板可是都挺直了。凭啥?人家人均年收入从2005年的4300元一下子增加到2006年的5300元,用于自己农作物施肥以及家庭日常开支的费用却又省了三分之二,日子越来越好过了。
村民们说,这些都是“猪-沼-作物”生态模式给他们村带来的好日子,沼气成为该村生产生活离不开的好东西。
昨天上午,本报记者跟随海口市农业局的有关负责人一起,到本立村亲身体验了一回这种生态模式带来的改变。
建全国第一家标准化养殖小区
环境美了腰包鼓了
说起“猪-沼-作物”生态模式,当然离不开猪。在本立村,有着全国第一个标准化养殖小区。
昨天的风很轻,吹在脸上很柔,却不带任何异味。记者走进这个能养1600-1800头猪的养殖小区,看不到旧式养猪场的脏乱,猪舍整洁,专业饲养人员在给猪舍消毒,还有车辆在来来回回拉沼液。
“昨天,咱们村的这个养殖小区刚刚卖了300头猪,价格还不错。”本立村的“村官”喜滋滋地告诉记者。
他说,原来养猪,村子里环境乱糟糟的,到处是臭味。去年8月,村子采取国家、集体和个人各出一点的办法,筹资31.4万元新建全国第一个标准化养殖小区,总面积0.38万平方米。村民采用参股的方式,将全村的猪养在一起,200块一股,一股就是一头猪,经济实力强的可以多买,养猪小区请专人养猪。第一批48户参股,赚了20多万,每头猪赚150多元,最多的农户入股160头猪,赚得就多了,村民参股养猪的积极性就越来越高了。昨天卖出是第二批,3个月就出栏了。
据介绍,这个标准化猪舍小区,共有3栋78间,实行“公司+农户”模式,扶持农民发展养猪,计划年出栏生猪0.65万头,年产值520万元,年利润28万元。
在本立村,101户村民都用上了沼气炉,沼气煲,沼气灯甚至沼气热水器。这农家生活就是与沼气分不开了。
据悉,本立村沼气联户建池集中供气建设项目是省农业厅2006年批准建设的沼气循环经济新模式之一,于当年8月开工建设,9月竣工。该项目总投资37.72万元,兴建总容积达360立方米的中型沼气池3处,建设总容积达200立方米的蓄液池2个,集中供气全村农户101户使用,沼气入户率达100%。沼气池原料就是养猪场的排放物。
“沼气炉真好用,我们家做完农活回家,15分钟内,饭、菜、汤全部弄好上桌。”本立村的李荣吉边打开自家的炉灶,边骄傲地向记者介绍他们家里的“沼气现代化”。
记者注意到,他家里装了2台沼气炉,一只沼气煲,炉子打开后,火苗要比一般的管道燃气要高很多,李荣吉把手悬在距炉子约1尺高的半空中,仍然因太烫忍不住缩回了手。
李荣吉说,这样的火力炒菜可方便了。虽然是白天,但沼气灯打开后看起来亮度还不错,他说,这相当于一个40-60瓦的灯泡,农家晚上用这个灯足够了。
“这沼气还真省,我一家六口人生活成本,与原来没用沼气前相比,省了三分之二。”李荣吉开始与记者算起了生活账。按照村里的价格,一台沼气炉或沼气煲、沼气热水器用一个月下来只要交3元,沼气灯只要2块。要是以前用电,这点钱根本不够。现在,家里只有冰箱、彩电、空调等需要用电。
沼气也有物业管理
交10块钱一车沼液送到田头
沼气也有物业管理
?这并不是不可能的事。为搞好沼气后续管理,充分发挥沼气的综合效益,2006年9月,本立村成立村级沼气管理协会和沼气物业管理站,抽调6名技工负责做好全村的沼气物业管理,每户每月交纳3元作为沼气维修管理费用。
在海口市农业局的扶持下,该村投资3.6万元购买2部拖拉机从事沼液(渣)的运送,每运送1车沼液(渣)收取农户10元。其中,4元为机手的生活补助,4元为燃油费,2元为村集体收入),截止今年4月20日,共为农户运送沼液(渣)1020车次、3060吨,发展“猪-沼-作物”生态模式面积达0.15万亩,实现人均橡胶面积5亩、香蕉面积2亩,每年为全村农户增收节支达35万元,2006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300元,比上年增长23.3%,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一位村民这样形容沼气物业带给他的实惠。他说,如果以前买肥需要花费10000元,那么现在他用沼液施肥,只需要4000元,省了60%的成本。
沼气发电一举两得
没了污染多了电能
像本立村这样,运用“猪-沼-作物”生态模式的村子、果园、养猪场已不少见。记者昨天在采访中了解到,沼气还可以用来发电。
据悉,这是全省容积最大的一家沼气发电站。
记者昨天在现场看到,4口500立方米的蓝白色发酵池像一道风景竖立在沼气站,300立方米的沼气储存罐静静地立在一边,后面的发动机组正在忙着发电。
据沼气站的一位负责人介绍,他们建这个沼气发电的工程,就是为了解决养猪场带来的环境问题,因为养猪场的污水实在是没地方排放了,这样用来发电却一举两得。
据悉,海口罗牛山六万头仔猪场和机械化猪场沼气综合利用工程建设项目,是海口市政府2006年批准建设的大型沼气发电能源环保示范工程。该工程总投资376万元,兴建一座沼气发酵厌氧池容积2000立方米,年发电51万度,建设一座10000立方米的蓄液池,年处理猪粪尿16.43万吨,年产沼气66.5万立方米,集中供气周边村庄和猪场职工210户作为生活燃料,沼液作为液体有机肥,供给周边农村和园林公司使用。沼气站年收入19.4万元,沼气站经营成本费用5.1万元,实现年利润14.3万元;“猪-沼-作物”生态模式面积达3.93万亩。
项目建成后,产生了良好的能源、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实现了畜禽场粪便的资源化利用,又提供了优质能源,在治理环境污染的同时,又带动了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苗木种植,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沼气循环带来财富
年底将建100口大中型沼气池
不算不知道,一算还真有点惊喜:沼气循环经济已成为带动海口市农业增长、农民增收的“火车头”,海口市农业局局长甘运明透露,到今年年底,海口将建成100处大中型、联户型沼气池,沼气建设与管理目前已实现全面升级,步上产业化发展道路。
来自海口市农业局的数据,使用沼气循环经济后,以每户生活用能年节支增收1080元计,全市年节支增收712.7万元;每个沼气池节省的薪柴,相当于10亩林木的年生长量,可保护林木6599亩;以平均每户增加养猪2头、年出栏两批计,全市年增加养猪2.64万头,每头可获利200元,年获利达528万元,户均800元;年产沼液、沼渣肥料11.9万吨,可建立无公害农业生产基地2.62万亩。
创新4种农业循环经济新模式
得到农业部领导肯定
经过几年的实践,海口市初步摸索总结了一套灵活多样、可操作性强、综合利用面广、上规模、效益显著的四种农业循环经济新模式。
一是一个村庄兴建一个中型沼气池。目前,全市已有17个村庄采用这种模式兴建23处中型沼气池,总池容2230立方米,集中供气农户484户。
二是一个种植基地兴建一个中型沼气池。目前,全市已有4个水果生产基地采用这种模式兴建中型沼气池,总池容达310立方米,集中供气农户达33户。
三是一个大中型猪场兴建一个大中型沼气池。罗牛山公司创出了一条“建造大型沼气池,集中统一供气”、“沼肥的开发利用”等畜牧业循环经济模式,目前已在该公司所属的苍隆五万头猪场、六万头猪场等5个大型集约化猪场得到很好的推广,累计投资980万元,兴建5处池容达59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气综合利用工程,集中供气农户460户。
四是一所学校兴建一个中型沼气池。为解决农村中小学校的人畜粪便污水净化处理问题,充分利用学校粪便污水集中生产沼气,供给食堂和校舍照明,节约学校开支。
今年3月,这些新模式受到了农业部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农业部科教司司长张凤桐认为,海口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非常好,符合国家整体可持续循环经济模式和发展要求,实现了猪场污染物的循环利用,实现了沼气发电,沼液进农田,并以企业+农户+基地的建设模式实现了循环经济产业的新发展,调动了农民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