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是能够最大限度保持和发挥海南生态环境优势的特色产业。”在此次党代会的省委报告中,“国际旅游岛”的概念正式写入报告。
如何扩大旅游开放?如何在旅游体制机制上创新?拥有独特旅游资源的海南,期待着一次漂亮的转型升级———
背景
海南旅游:发展中伴随阵痛
海南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1988年4月,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开发热带来了旅游热,国内外来海南的客源猛增。
2001年开始,海南旅游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旅游软硬件条件继续完善,旅游业成为拉动海南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
虽然海南1993年就制定了《海南省旅游规划大纲》,明确了热带海滨度假休闲这一海南旅游发展的主题,提出了到2010年要使海南成为中国旅游大省之一的战略目标。但由于一度放开旅行社审批,造成旅行社发展失控,数量过多。
同时由于《海南省旅游规划大纲》没有得到及时细化,旅游缺乏配套的发展规划,职责不明确,旅游部门难以对旅游项目严格把关和有效引导,一些旅游项目缺乏论证和重复建设。旅游执法力量薄弱,难以对旅游市场及时进行有力和高效的监控。地方财政对旅游的直接投入一直很少,又延误了一些发展旅游的政策性机会。
各种方面的原因,使海南旅游市场削价竞争、高回扣争客、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旅游商品长期薄弱、旅游经济效益不理想等现象存在。
海南建立国际化的旅游业正是时候
“国际旅游岛”的概念在此次党代会的报告中被正式提出,对于从2000年就开始提出这个概念的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迟福林来说,无疑是一个最大的鼓舞。
他认为,海南作为一个特区开放的选择点,就是在旅游产业的开放,走国际化旅游道路,建设国际旅游岛。
迟福林告诉记者,建省以来海南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最高在1亿美元左右徘徊,国际旅游业收入在GDP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这与海南旅游业在经济中的地位不相称。
然而海南建立国际化的旅游业却正是时候。从外部因素看,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行业;从国家政策看,我国提出了到2020年建成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国家的支持力度将增大;而从海南本身来看,资源独特、基础设施初具规模、旅游开发和管理条件正在改善建设建立国际旅游岛将是海南产业开放实现突破的最后机遇。
国际旅游岛:产业升级拉动区域经济
迟福林认为,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国际旅游岛”,首先是建立在未来海南经济结构客观判断基础上提出来的。
他说,海南重点发展现代工业,但是从中长期发展来看,最具有潜力,最具竞争力的还是旅游,而且对于海南来说,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的比重还比较低,旅游产业的发展会大大提高海南现代服务业在整个经济结构中的比重,这将使海南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第二个是建立在我国全面开放条件下,海南开放路径的选择问题。
他认为,在我国全面开放条件下,区域开放的优势逐步在淡化,产业开放的优势在提升,即以产业开放拉动产业升级,以产业开放和产业升级拉动区域经济,提高区域竞争力。而在海南,旅游产业是最具开放潜力,并且在开放中最具有竞争力的,因此旅游业要开放,目标就是,国际旅游岛。
迟福林认为,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国际旅游岛”概念还建立在对以旅游为重点的相关的体制机制创新这样一个现实判断基础上。目前从这个方面看还很不相适应,在体制和现行管理现状上,与旅游产业开放,建设国际旅游岛还极不相称。
行动
省旅游局:推动旅游综合改革实验区报批
省旅游局局长张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省委的报告对发展旅游也写了很大的篇幅,这对我省旅游业的发展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张琦说,建省以来,海南旅游纵向看发展得很快,但也存在不足,如市场规划、产品问题、参与竞争的能力不够。海南旅游要发展,就要加大旅游开放。
此次省委提出要建立海南国际旅游岛综合改革实验区的举措,就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旅游局将推动旅游综合改革实验区的报批、建设工作。
为了适应旅游市场的开放,还要加大旅游产品的策划、旅游宣传促销和旅游市场的监管力度。
张琦认为,建立综合改革实验区,就是要按照旅游业国际化的要求,如落地签证、21国免签证和设立市内免税商店,加大开放力度;其次是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海南旅游的突破口是宣传促销,国际化是出路,旅游产品一刻也不能停止宣传促销;还有就是时刻注意对市场的监管,做到常态管理、常效机制;要加强对旅游综合配套法律法规的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