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政界要员,做过6年的日本参议院议员;他是一位科学家,身兼数职,担任过国内外七个医学学会的会长;他还是日中医学交流中心会长,现如今,仍在为两国医学交流来回奔波……
他是个艺术家,60多首曲子从他指下流淌;他是个棋艺爱好者,围棋、日本象棋,达到了业余七段;在不久的将来,他还会做一名“导演”,拍摄一部中日医学人才交流的纪录片……
所有的“他”,只是一个人——日本药物学专家水岛裕。
水岛裕是日本东京大学医学博士和药学博士。早在20世纪80年代,他就发明了一种被称为“药物导弹”(全称为“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的药用载体。有了这个载体,就可以将那些进入人体内的药品安全、顺利地运送到“目的地”——人体的病变部位。
一个偶然的机会,水岛裕把这项惠及人类的专利带给了中国人民。
那是在14年前,时任日本圣玛丽安娜医科大学疑难病治疗研究中心主任的水岛裕教授,第一次访问中国。邀请他来华的是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学术交流之余,医院的同仁陪他登上了向往已久的长城。站在长城高处,眺望崇山峻岭,水岛裕心潮澎湃,对这个美丽而热忱的国度产生了深深的情感。
在返回日本的时候,中日友好医院的院长亲自将水岛裕送到了机场。从午餐间的一席话,水岛裕得知,中日友好医院已经建立将近10年,日本政府的无偿援助将会在1994年停止。这样一来,医院的设备更新、科研经费就会因此而出现一定困难。水岛裕听到此事,当即向院长表示,要捐献自己最好的一项专利,把获得的利润用来发展医院。
捐赠过程出乎意料地顺利,但药物生产却又被另一件事情绊住了脚。
为生产该药品应运而生的北京泰德制药有限公司,由于资金短缺,迟迟不能投入正常生产。水岛裕知道这个消息后,东奔西走,最终作出了惊人的举动:以个人房产作抵押,向银行贷款!就这样,他向银行贷款1亿多日元,购置了主要生产设备,整个药品生产才提上了日程。而这1亿多日元的贷款,水岛裕在之后的5年内谢绝他人分担,独自一人分批偿还。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8年,第一个名为“凯时”的“药物导弹”产品正式在中国面世。几年间,凯时在中国累计销售了15亿元人民币,使100多万患者受益。这一技术的成功引进,填补了中国在相关药物领域的一项空白,还使中国在纳米制药技术和“药物导弹”研究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2000年,水岛裕的另一个专利被引进北京泰德制药有限公司;2004年,根据该专利所生产的靶向镇痛新药“凯纷”正式上市,市场前景一片光明。
2007年,水岛裕与中方协商,准备将他自己的第三个治疗难治性疾病的生物制剂专利提供给北京泰德制药有限公司……
十几年来,20多次的两地奔波,水岛裕为日中两国医学事业的贡献得到了中国人民的赞扬和认可。今年春节前夕,74岁的水岛裕来到人民大会堂,在外国专家迎新春座谈会上,向温家宝总理介绍了“药物导弹”引入中国的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