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放
爱沙尼亚拆除苏军纪念碑 爱沙尼亚政府当地时间4月27日早晨发布声明说,已拆除位于首都塔林市中心的苏联红军解放塔林纪念碑,而几天前,爱总理安西普还说,纪念碑在5月9日前,即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前,仍将伫立在原位。
爱沙尼亚政府说,导致纪念碑被马上拆除的原因是26日夜间抗议拆除纪念碑计划的民众与警察发生激烈冲突,造成1人死亡,56人受伤。
路透社援引爱沙尼亚政府发言人马丁·亚什科的话说,“整个纪念碑都已被移走”,这一决定于27日凌晨3时40分(北京时间27日早晨8时40分)由危机处理委员会在紧急会议上作出,并马上执行。
新闻分析
为什么要拆 2007年1月10日,爱沙尼亚议会通过《军人入葬保护法》,规定国家在建设新的公共设施需要用地时或者是出于安全考虑,可以将军人墓地、纪念碑等搬迁。此次,爱沙尼亚总理安西普解释为何拆除苏联红军纪念碑时就表示,墓地建在市中心不合适,因为不仅临近繁忙的交通干线,而且还容易成为某些人的攻击目标。
但也有人认为,原因不会这么简单,这是爱沙尼亚民族情绪的一种表现。1991年,为了表达独立的决心,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国,从立陶宛的首都维尔纽斯开始,经拉脱维亚的首都里加,再到爱沙尼亚的首都塔林,百万人手拉手形成了一道人墙,可想他们的决心有多大。最终,这三个国家如愿独立,也开始了前苏联的瓦解。独立后,爱沙尼亚一直不遗余力地进行去俄罗斯化的运动:用英语替换俄语成为官方语言之一,加入欧盟等等。在爱沙尼亚130万人口中有30万俄罗斯族人。这些俄罗斯族人将苏联红军纪念碑视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象征,而一些爱沙尼亚族人则将其视为俄国人统治爱沙尼亚的象征。
爱沙尼亚简介 爱沙尼亚面积4.5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30万人。爱沙尼亚民族形成于12至13世纪。曾先后被普鲁士、瑞典、波兰、丹麦、德国等占领和统治。从1710年开始,爱沙尼亚受沙俄统治长达200多年,1918年2月24日宣布独立,成立爱沙尼亚共和国。次日,德军占领塔林。同年11月,苏维埃俄国宣布对爱拥有主权。1920年2月,苏维埃俄国承认爱独立。1940年6月,苏联出兵爱沙尼亚,同年7月成立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爱沙尼亚被纳粹德国军队占领。1991年8月20日,爱脱离苏联,宣布恢复独立。现为北约和欧盟成员国。
解放塔林纪念碑 苏军解放塔林纪念碑建于1947年7月22日。纪念碑主体为一座两米高的红军战士铜像,在其地基之下是苏军烈士墓,里面埋着1944年秋天苏联红军从纳粹德国手中解放爱沙尼亚时牺牲的13名红军士兵。在整个爱沙尼亚共有450处苏联红军墓地,埋葬着大约5万名牺牲者。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