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6日是第七个“世界知识产权日”,今年的主题是:鼓励创造。巧合的是,在两周之前,美国首次就中国知识产权问题向世贸组织正式提出申诉,直指中国打击盗版的执法问题。为此,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起诉与否都不影响中国政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击侵权盗版行为的坚定决心。同时,他指出,中国很多盗版音像制品的来源地是美国,打击这种国际性的侵权盗版活动,需要对话与合作。近期,本报驻海外三个记者站经过现场调查发回了鲜活的报道,从这些一线报道中,我们不难发现,当今世界关于盗版行为,假货泛滥等问题,并非是一两个国家的现象,就连美国这样的以保护知识产权自居的国家也同样存在着打击假冒行为的执法难题,打击制假、售假、盗版、侵权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需要联合面对与合作的问题。同时,根治假货不能单纯依靠完善立法来解决,还有赖于公民知识产权意识的不断提高
基辅街头贩卖假冒名牌眼镜的商贩 朱冬传 供图
美国:假名牌随处可见 消费者讲究实用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赵广俊
纽约“假货一条街”远近闻名 际文 供图
美国法律规定,贩卖假货最高会判处20年监禁和500万美元罚款。然而,如今在纽约、华盛顿、洛杉矶、芝加哥等著名城市的街道上,随处可以看到卖假的小商贩,一些地方贩假活动已经猖獗到了令美国政府十分头痛的地步。美媒体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美国人买过假货,近70%的人认为这样做没有错误。美国人讲究实用的习惯使治理假货泛滥难上加难。
注重实用 法无明文禁止
从纽约到华盛顿,从洛杉矶到芝加哥,人们都可以在街头巷尾、地铁和公共汽车站旁看到一些卖小商品的小贩,这些人中多是无照经营者,他们中间有白人、黑人、西班牙裔甚至亚裔人,他们兜售的商品都是来自加工费比较便宜的国家,小到指甲油、香水,大到旅行用的各种箱包,凡是超级市场和专卖店能买到的商品,这里几乎都可能买到,而且价格便宜得很。
在这些商品中间,还可以经常看到美国老牌Coach背包、Burberry钱夹、LV包等知名品牌的仿冒品。当然还有不少盗版DVD,通常不到10美元就可以买到电影院刚上映的最新影片。
记者同几位熟人聊起美国的假货问题,他们丝毫不否认这一事实,甚至承认自己也有购买冒牌货的经历。我饶有兴趣地听了他们介绍的理由。
美国人购买假货有这么几个主要原因:首先,国家并没有明文规定禁止人们购买假货,购买什么消费品应是个人的权利。出于保护知识产权的考虑,国家反对和打击任何的违反知识产权的行为,这主要是针对假货和盗版制品的生产厂家和销售商的,而不是针对消费者的,因此作为一个消费者拥有购买假货的权利;第二,假货便宜,质量并不差。一个“圣大保罗”女用皮包在专卖店里起码要五六百美元,即使是在感恩节期间的大减价,这类皮包也要二三百美元,但在小摊上几十美元就可以搞定,其做工、质量一点儿也不比真品差。一位年轻的朋友说,“其实消费者中间没有多少人知道什么是真货,什么是假货。只有你自己知道买的是什么货,别人根本也不会问这个类似于个人隐私的问题。”第三,真品丢掉太可惜。一位朋友告诉记者,即使买了一个货真价实的皮包,几年之后甚至在较短的时间内也会由于磨损、过时等原因而被弃置,本来就是一个仿造的便宜货丢掉也不可惜。正是出于这些原因,普通美国人都不太在意是真货还是假货,而在乎的是实用价值,只要是经济实用就买。当然,真正腰缠万贯的富翁还是要到高档商店或者专卖店消费,他们对街头上的商品是不屑一顾的。
力度有限 卖假势头上升
假货市场商品很多,它们不仅包括名牌皮包、高档服装、名牌运动鞋、运动服、名牌手表、高档香水的仿制品,而且还有其他的一些涉及到国计民生的产品,如营养品、儿童食品、药品等。据美国商会最新统计,假货每年要给美国经济造成2500亿美元的损失,给全球经济造成约6500亿美元的损失。假货业已经成为快速发展的跨国贸易,在全球贸易额中,假货交易额占了10%。假货充斥着市场直接影响到商品专卖店的生意,这种不合理的竞争也直接破坏了市场秩序,作为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责任部门———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及其下属的执法机构对这种状况很焦虑,也采取了一些打击措施。
根据美国联邦法律规定,贩卖假货是犯罪行为,初犯者将面临最高10年的监禁,并被罚款200万美元;再犯者则将面临20年的监禁,并被处以500万美元的罚款。为了阻止假货的泛滥,美国警方不定期搞突袭。由于执法部门的打击力度不够和对付这些摊贩的经验有限,所以至今小商小贩仍然作为一个职业群体活跃在街头巷尾,在某些地区卖假还有上升的势头。
在首都华盛顿,记者经常看到地铁站外的小摊贩在推销各种假冒名牌手表的场面。为了防止被执法人员抓个“现行”,他们多半是看到附近有“可疑人”活动时,就立即停止销售,将摊位的商品罩起来,即使有人问津,他们也佯装不懂或者示意现在不是卖东西的时候。直到他们确信,“可疑人”已经离去,方打开摊位,重新做起生意来。在纽约,很多卖假货的小贩大白天就出来活动,游弋于游人如织的时代广场,或者名店云集的第五大道。他们一般都带个大包,走到闹市口人行道上或地铁出口,先在地上铺一块布,然后把大包拉链拉开拿出假货,随即便开始大声叫卖。而且一有风吹草动,马上卷起包裹,拔腿就跑。
立法细致 讲求执法效果
记者注意到,美国的市场执法人员比较讲求执法效果,抓“预防”和抓“现行”。他们明明知道罩子下面是小贩准备出售的商品,但只要小贩收了起来,行为有所收敛,他们也就不追查了。一旦小贩明火执仗,藐视执法人员,执法人员也就不客气了,在出售商品时抓他们个正着。
应该说,美国政府在打击贩卖假药、减肥药品以及与这些商品有关的活动方面还是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联邦贸易委员会下属的消费者保护局对涉及到人命关天的问题上极为重视,他们将药物、食品添加剂、儿童食品以及虚假广告作为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点。该委员会既是政府的行政部门又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执法部门,他们注意在日常工作中对这些领域里商业活动的关注,同时重视消费者的投诉。在他们看来,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什么灵丹妙药,所谓包治百病大都是商家或者媒体不当宣传即虚假广告。一旦他们发现其中有诈,就视其为假药,严肃处理,就连为商家做虚假广告的媒体也要受到处罚。这方面的立法很细,管理条例规定,商品小标签也在他们的稽查范围之内,如他们明文规定纺织品和毛织品的标签上不仅要注明商品的产地,而且还要注明其成分比例及保养方法,凡是与商品不一致的,将被视为假货,并将对销售商进行民事起诉和经济处罚。
日本:御假名牌于国门之外
本报驻东京记者 林忠
仿冒品精工细做足以乱真
日本人是比较崇尚名牌的。在东京的银座、涉谷等繁华商业街有许多世界名牌皮包、手表、服装、化妆品以及首饰等等高档奢侈品的专卖店,种类花样繁多,同时价格也高得令人咋舌,一个LV的皮包能卖到120万日元,即使是在一些二手旧货的小店,名牌的皮包也会标价20至30万日元。许多人用这些名牌显示身份、挣足面子,甚至以收藏、拥有多个名牌商品作为炫耀的资本。
但近年来,有些日本人也开始用起了仿冒的名牌。据日本媒体报道,不久前曾经在大阪等地发现有商店在出售仿冒一些国际著名品牌的皮包,这些仿冒的假名牌一般做工比较精良,从用料、颜色到缝制工艺都与真名牌十分相近,外观设计更是模仿得惟妙惟肖,普通消费者根本无法辨别真伪,只是价格就便宜很多,仅有真品的1/10左右。
在一个电视节目中,一位“鉴定专家”对两个外观看起来毫无二致的皮包,颠来倒去地“考究”了半天,也只是找出了品牌标牌的边距差了两毫米、皮包提手部分的缝线稍稍细了一点儿这样极细微的差别,所以也难怪一些追求时尚虚荣又钱包不够厚实的人对这些仿冒名牌趋之若鹜。
法律禁止个人海外买假
针对社会上出现了日益增多的仿冒假名牌商品的问题,日本也开始加强管控,大力开展所谓“扑灭”假名牌的宣传。日本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可谓是不遗余力,相关的法律也较为齐备,有商标法、意匠法、特许专利法、著作权法、防止不正当竞争法以及关税法、关税定率法等等。其中,商标法和防止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禁止贩卖、制造和进口假冒、仿冒产品,禁止以贩卖为目的的持有仿冒产品行为。违者将受到严厉处罚,判处5年以下拘役或500万日元以下罚金;对违反法律的法人要处以最高达1亿5千万日元的罚金;除刑事处罚外,还可能被追究民事责任。
针对仿冒的假名牌产品越来越多的现象,日本注重从进口和销售渠道入手,加强“源头”管控。日本关税定率法第二十一条将仿冒产品与毒品、兴奋剂和枪支并列为禁止进口的物品,海关发现即予以没收;个人消费者在海外购买了仿冒的假名牌,也禁止带入日本国内。防止不正当竞争法规定,虽然没有品牌名或标识、但可能会导致消费者误认或混同的产品也禁止贩卖。
专人负责网上查找假名牌
此外,许多日本人现在喜欢通过网上竞买的方式购物,为了防止仿冒的假名牌从这一渠道流向社会,日本各行业协会和不少的消费者组织加强了对网络购物的监管,有人专门负责在网上实时查找出售仿冒名牌商品的信息和线索,一旦发现就会立即介入,进行揭露或向警方举报。
不过,日本现行的法律对消费者持有仿冒的假名牌产品没有限制规定,所以,只要仿冒假名牌进入日本的渠道没有彻底断绝,不管再怎么号召应该到昂贵的专卖店去买真名牌、再怎么宣传买假名牌的害处,恐怕还是会有很多人抵御不住诱惑,想要用些“便宜、实惠”又能以假乱真的“名牌”来打扮自己吧。
乌克兰:卖假难打假更难基辅街头随处可见的贩卖盗版光盘的小贩 朱冬传 供图
本报驻乌克兰记者 朱冬传
在乌克兰,无论是在地下通道,还是地铁出入口、商场门口都能看到卖盗版光盘的摊子。据不久前世界知识产权联盟统计,2006年乌克兰盗版商品价值约3.2亿美元,其中,软件占85%,光盘占69%,乌“不幸”被列入盗版猖獗的黑名册。其实,在这里侵权冒牌商品何止是这些,假冒产品无孔不入,它已涉及生活的各个角落,从服装、饰品、箱包、食品、医药品、化妆品、到汽车配件等,但以盗版音像制品为最。
暗号接头买盗版
不久前,记者同朋友一道驾车,沿着第聂伯河右岸行驶50分钟车程来到基辅最大的书市———彼得罗夫卡书市,早听说这个市场是个“聚宝盆”,只要是有点名的影音制品的盗版产品应该都能“淘”到。这里占地面积约1平方公里,上千个摊位,人头攒动。DVD、CD、录像带以及各种软件应有尽有。
朋友想买一张法国歌手萨利瓦托勒·阿达摩的CD和俄罗斯电影《神主的忌妒》。在一个摊位前停下打听,有没有盗版的光盘。摊主说,近来“风声鹤唳”,盗版产品“一扫而光”,市场管理人说了,“谁卖假被逮住,罚款一万格里夫纳,还要收回营业执照”。朋友听了吃了一惊,但没走开,以十分恳切的口吻说,他想买碟送朋友过生日。摊主凭多年“江湖经验”,断定来者是一位“好人”,便耳语告诉他在第26排、第5个摊位,说是“巴甫利克”让来的。朋友按他的指点和暗号最后如愿以偿,以正版市场价格的三分之一成交。
记者在市场中了解到,一般系统软件如“Windows”、“Photoshop”、“WORD”等,与正版市场的差价为12倍。据说,这些光盘都是批发进来,产地在国外。诱人的价格使这里远近闻名。
记者佯装要买一些盗版办公软件,都得到肯定回答。不过都不是明目张胆地摆在摊前,而是“藏”在较为隐蔽的地方。摊主们经过迂回地推荐和介绍,将风险减到最小程度。买卖时,摊主不开发票,“绝不留下把柄”。朋友顺便与他们聊起生意是否好做,他们抱怨说,现在国家管得太严。新年前后,有好几个哥们儿都被罚了,生意亏了。
管理与司法并行
记者从乌克兰有关部门了解到,不久前一个装有盗版光盘的集装箱被警方查获,价值约200万格里夫纳。在基辅第聂伯区,两个光盘窝点也被警方“端掉”。乌克兰法律对于违法销售假冒商品者处以最低收入的3至8倍罚款,物品全部封存。对严重的侵犯著作权的犯罪行为,数额较大则应根据刑法第143条第3款追究刑事责任,可处以2至6年徒刑。
乌克兰从1995年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以来,力争恪守国际义务,相继通过了著作权、版权等相关法律,在经济法典、行政法典、民法典、海关法典、犯罪法等法律中明确了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的界定和处罚。据乌克兰欧洲一体化事务委员会负责人介绍,乌克兰在知识产权领域共制定了130个法律法规,共参加和批准了18个有关知识产权的国际条约。
乌克兰正在建立以国家知识产权局牵头的跨部委协调委员会为主要行政管理与专门知识产权司法审判并行的执法制度,还与内务部、税务总局等有关部门打击经济犯罪方面制度衔接。2005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欧洲视觉”专项打击盗版行动;同年6月,微软(乌克兰)公司同乌克兰签订了一项以市场5至6折的价格提供正版软件协议,但载明,此产品只限在乌克兰销售,目的是让乌克兰国家机关全部使用合法软件。据乌克兰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供资料显示,2006年共针对打击假冒行为进行了875次检查,共查处行政违法案件384件,刑事处分143件,罚款769万格里夫纳。
建立专门审判庭
近年来,乌克兰除了对违法的个人进行处罚外,还建立了对造假、贩假、运假、藏假的单位或市场经理第一责任人追究制,对地方专业人士不足、专业法官素质水平低和涉及知识产权的案件审理时间过长等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不仅派法官到国外就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组织观摩进修,还从2003年起在最高经济法院和经济上诉法院建立专门知识产权经济纠纷案件的审判庭,并在一些地方法院也开始实行改革。
近年来,乌克兰有关部门还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因为在一些制假贩假案件中,违法者多是流动人口。一个叫维大力的警官告诉记者,那些卖盗版碟的都是一次从老板处拿50张DVD,卖一张提成五分之一,这些人是从乡下进城打工“淘金”来的,往往一无所有,既没有护照,也没有定居登记,教育程度低。他们往往一天下来可挣20至60格里夫纳。巨大的商业利益使得一些组织严密的非法团伙加入到制假贩假行列。他们利用非法网络渗透到许多领域,占领市场,甚至还能根据供求关系随机应变,适时调整。已经具有明显的跨国性质、集团性质。
乌克兰的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打击假冒活动应参照法国和意大利的经验,要有新的法理,将生产、运输、储存、销售、消费等诸多环节列为共同侵权者。不管在哪个环节上,只要发现问题就应依法处置。
在乌克兰卖盗版光盘的多为无照经营 朱冬传 供图
链接
WIPO总干事致辞第七个世界知识产权日
在第七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到来之际,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总干事卡米尔·伊德里斯向世界人民发表了致辞,他在致辞中说:
每年4月26日,全世界各国和各组织都与WIPO一起庆祝世界知识产权日。今年我们的主题是:鼓励创造。
对许多人来说,知识产权与创造之间的联系并非一目了然。创造一词让人想起大批艺术家、音乐家、诗人和解决问题的能手;而知识产权却往往使人与西装革履、整日埋头打官司的律师产生联想。其实二者之间的联系只要稍加审视,便昭然若揭:支持、滋养这些创造者的正是知识产权制度本身。
放眼望去,知识产权发挥的作用随处可见:
丰富多彩的宝莱坞(Bollywood)剧作电影非常卖座,为无数人带来娱乐和享受;
马里歌坛新星的歌曲,通过其音乐光盘的销售,将非洲的节奏带给全世界的听众,并让他得以靠音乐为生;
一个非盈利性非政府组织的远见,通过利用工程师发明的专利装置,让偏远村庄能饮上净化水;
细针密缕的伊朗地毯,通过注册商标表明其货真价实;
日本设计团队最新推出的配件,引领世界潮流;
中国、约旦、古巴的创新医学研究,为新疗法奠定基础;
一位年轻母亲创作的畅销书,将魔力带给千家万户,创造出几十种职业,并从电影和商业销售权获得大量的收入。
鼓励创造──奖赏我们赖以建设世界和未来的极富创造和创新精神的人才──知识产权的目的即在于此。这正是推动WIPO开展工作的动力,也使得知识产权日值得我们共同庆祝。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办公大楼于 平安 供图
小资料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是根据1967年7月14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签订的《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而成立的。这一公约于1970年4月26日生效。1974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为联合国组织系统的一个专门机构。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立的由来可以追溯到1883年3月20日签订的《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和1886年9月9日签订的《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按照规定,两个公约各自成立了国际局来行使对公约的管理。1893年,两个小国际局合并成立了被称为保护知识产权联合国际局(常用简称BIRPI)。当时只有7名工作人员规模很小的组织最初设址在瑞士伯尔尼市,这就是今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前身。1898年,保护知识产权联合国际局仅管理4部国际公约。一个多世纪之后,目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已经管理着21部公约(其中两部与其他国际组织共同管理)。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统计,目前全世界共有184个国家成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成员国。
于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