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急的时候却找不到厕所,不免有些尴尬。北京虽说这些年公厕建了不少,但厕所增长速度始终没有人口增长速度快,很多人都会遇到内急找不到厕所的尴尬。
为此,北京市政协委员史朝在今年两会上建议在北京各个路段设置公厕。
典型案例
北京的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但感觉公厕却越来越少。尤其在二环、三环以及四环路两侧,有时甚至五六公里都找不到一个公厕,给北京市以及外地来京办事的人造成极大的不便。“现在一些密集的居民区和胡同公厕的分布还算合理,但一些环路就没那么容易找到厕所了。”一位市民反映。
现象一:内急乘客打车找厕所
昨天下午,记者从南三环洋桥步行到木樨园,不到一公里的路上很难找到一个公厕。最后记者在木樨园机动车盘桥处的绿地上发现了一个简易公厕,但路边的行人要想方便还需“越”过几个机动车车道。
在洋桥汽车站,正在等车的苏先生告诉记者,并不是所有人经常有内急,但真遇到这种尴尬情况也没办法,“有一次我等车等了10多分钟车还没来,这时候突然闹肚子了,只好打了辆出租车找地方方便了。”
其实,像苏先生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一些道路缺少公厕,甚至有的即使临时建了移动公厕不是坏了就是不能使用,始终成为摆设。
现象二:单位厕所很少对外开
据了解,除了政府部门修建的公厕,一些单位内部的公厕不对外开放也是造成公厕紧张的重要原因。
前几天,记者路过车公庄西路一农资单位大厦时,决定进去“方便”一下。没想到,刚走到大厅就被保安拦了下来。当记者说明来意时,却被保安以“我们这里没有厕所”为由拒绝。很难相信,十几层的大厦真的没有一个厕所?
据记者调查,目前本市大部分快餐店、商场以及娱乐场所由于营业性质原因基本上不会拒绝“外人”方便,而大部分机关单位和写字楼都没有对外开放,这也让许多想进去方便的人感到不方便。
政协委员:公厕问题凸显城市细节
市政协委员史朝告诉记者,“公厕的建设应该是政府公共设施建设的范畴,这也能看出一个城市的细节问题。”史朝委员建议,有关部门应对北京市的公厕情况进行调研,尤其是环路周围,应该每隔2公里设置一座公共厕所。
史朝委员说,在公共场所,如商场、大型停车场、路旁建筑,应该规定必须设置公用厕所,而且必须24小时开放,有专人进行检查和监督。“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固定设置,如果实在不具备条件可以设置一些移动简易公厕,解过路人一时之急。”
政府答复:2008年前新增1001个公厕
市市政管委在回复史朝委员建议时表示,目前本市二三环部分地区公厕布局不合理,特别是一些新建道路几乎没有给公厕建设预留空间,再加上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对公厕的需求就逐渐增大。
为此,市市政管委、市发改委等部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今后在道路建设中,要做到同时规划、同时施工、同时使用的原则,公厕的建设要和道路同步。今年,本市将计划新增公厕1001座,包括新建、补建公厕、可移动公厕等,并已经列入政府所办实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