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有了“私募”两个字,中国私募股权在老百姓的想象中,便总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的意味。然而,昨天的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承惠不仅为中国私募股权正了名,还一鼓作气地打了针“强心剂”。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张承惠打开投影资料,随着蔚蓝大海背景的出现,她一语点破:“中国私募市场的前景将来像大海一样辽阔”。
“中国发展私募股权市场的条件已经具备。”张承惠分析,中国已进入了资金非常充裕的时代,需要多渠道、多品种的投资方式。而最重要的是,私募股权没有法律障碍。“《证券法》第10条和《公司法》第138、139条显示,国务院为私募股权留出了空间。央行副行长吴晓灵也已表态,私募股权没有任何法律障碍”。
虽然已经万事俱备,但流通环节成了中国私募股权发展急需的“东风”。“主要的发展障碍不在发行市场,而是在流通市场,目前流通市场环节阻力较大。”张承惠说,“如果不流通,就等价于套牢,私募股票若一套就牢,必然会大大打击投资者的积极性,接下来就难以发行成功”。而要解决这样的瓶颈,就要用到多层次监管。
监管不能张冠李戴
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曾在前天的论坛上强调,要加强股票市场的统一监管。张承惠昨天指出,私募股权不能同样套用“统一监管”,而是要多层次监管。
“交易所主板市场需要最严格的监管,中小企业板、创业板、私下交易市场等监管则应逐层降低。”她举例,法国“自由市场”的管理仅限于必须使用欧洲交易所报价系统,美国“粉红单市场”更是基本上没有监管。张承惠认为在监管私募股权时不能张冠李戴,应掐断管理部门利用“统一监管”进行寻租的苗子,也灭掉缺乏风险运作能力的机构打着管理部门给的资格牌子,来随意募资的念头。
限制规模杜绝“下有对策”
“中国有句古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要杜绝‘下有对策’,就要从限制规模而不是仅仅限制人数上入手。”张承惠建议,建立超额私募强制公募登记备案制度,从募资规模和募资人数上共同限制。因为如果仅限制200人的数量,很可能导致“伞形结构”,结果是200人中的每个人又发展出许多下线,规模庞大。台湾目前的做法是,超过5亿新台币的都要强制公募。
此外,张承惠还强调要建立起做市商制度,培养合格的做市商,严厉惩处欺诈性募集行为等十点建议,以发展和完善中国私募股权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