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炎黄春秋 选稿:蒋佳佳
图片说明:上海永安公司
上世纪初的第二个十年,是上海这座现代化大都市发展史上一个非常关键的十年。一方面,上海已经初具规模,具有异国色彩的现代教育、现代商业、现代工业以及现代餐饮业已经萌芽、生根、开花,已经与林林总总的中国传统产业在一起,成为上海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从俄国及其他东欧国家流亡来沪的各国侨民,与19世纪先来一步的西欧、北美侨民一起,带来了异域文化和新的色彩。这种异域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上海的本土文化海派文化的撞击和融合,既产生了新鲜感,又产生了某种不安。
画展
地点在张园,目的是为救济从鲁豫皖来沪的灾民筹集善款,入门券是一块大洋一张,展期三天,时间是在六月份。由此可见,慈善事业在上海,早在1918年或更早已经开展起来。初期的筹办人是知识界和实业界人士。
此次画展引起轰动,是因为展品中有三幅中国古画珍品。一幅是明代唐寅的作品,据当时精于书画鉴赏和文物鉴赏的行家说:“此乃明代唐寅之杰作,此乃中国美术家所作风景画中一最有名者。”从画法上看,这幅画的明暗对比及远近的透视,效果都非常之好。另外两幅画,是唐代画坛高手吴道子的作品,画面上出现的是大海和人物。据行家说:“年代虽久,君能见其美妙之纹”,“此画描写天然,此画似已重改。”由于这三幅画参展,我们可知,此次为灾民筹款的善举,得到书香门第和世家大族的鼎力相助。
出殡
1918年上海的阔佬及长官出殡,就如同现在有头有脑的人物出殡一样,送殡的人会来上黑压压一大片,争相拉关系走后门。
那时候,已经有许多在上海定居的外侨。上海人出殡,自然要引起他们的好奇心,驻足观望、引颈探奇。而观察一个民族办丧事,如同观察一个民族的言谈、举止、吃饭、睡觉及其衣着打扮一样,是观察一个民族的民族心理、民族习俗以及民族文明程度最直接的窗口。
在看过了上海人出殡之后,让所有外侨感到迷惑不解,进而颇有些微词:“论及大多数之中国人,君不能辨婚礼出行与出战与出殡,且吊者恒不知何者为适宜,何者不适宜。柩在前面而彼等乃高谈笑谑,而军用喇叭不和之调,则不堪入耳。”这样的大出殡,根本不能表达活人对死者的悼念,更不会引起旁观者的同情与尊重。
婚姻
在当时上海的知识界中,流行的观念认为,男子以二十七岁为最适宜的结婚年龄。其原因有二:一是此时身体已经发育成熟,早婚则有害于男女双方的身体;二是此时男子已经能够立业,从而能够承担得起养家的义务。但这个最佳年龄却被当时的社会大众所坚决反对,认为太晚了,因为“早生儿早得济”是社会大众共同的生育观。
新旧两派在婚姻上的歧见,形同水火。即使主张婚姻自由的知识分子,对新派的婚姻也颇有微词:“譬如吾少年男女,今有不欲与父母商及姻事者,而此则于稍得新知识者尤甚,居然有至于主张自由结婚者,在称为新派之中,吾人已闻有不正当之交际与离婚矣!此则自然较旧式结婚制度,更应反对。”
显然,这里是指的婚前同居和离婚率上升。现在,我们对此已经能坦然处之,但八十年前,中国人却把这看作是世风日下,是荒淫、放荡、堕落、败坏,众口一词地加以反对。
衣帽
通过衣帽,可以看出人的精神状态。
在当时上海的知识界中,穿西装已经是很普通平常的事情了,非常受欢迎。“洋服似将成为世界普通之装束。各种族各阶级之人民,均用洋服。君当知舆论以为不着洋装,即不文明。”但“穿西装即假洋鬼子”却是义和团、红灯照、小刀会的观念。他们的事业正红火的时候,为此砍杀了无以数计的中国人的脑袋。
尽管上海知识界文明开化较早,但却竭力反对女子穿西装和烫发。“男子尚无害,吾国妇人中,在衣服上有较此尤劣者,有人不特效法外人之装束,且又效外人之整发,其形状实属可哂。”男子可以穿西装理西发(分头),女子却不可以穿西装理西发(烫头),这种心理是不是大男子主义在作怪呢?或是明为维新,实则守旧?或者是半新半旧兼而有之呢?
那时候在上海,不但有人大胆地穿上了西式男女服装,同时有人大胆地戴上了巴拿马礼帽。那时候,一顶正牌巴拿马礼帽售价是大洋20元。买不起的,只好买仿制品,售价仅为5元。看来,上海服装能够在大陆领风气之先长达数十年,是有其历史渊源的。
经贸博览会
现在,流行于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博览会,在1918年的上海已经成功地举办过,不过那时上海人称之为“赛珍会”。地点是在张园,时间为上午九时至夜半,会期共计三天。
会上,举办各种文艺表演,有皮影戏、杂技、戏剧,动物园展出各种珍奇动物,各展台出售各式各样、千奇百怪的小物件和纪念品;晚间则施放绚丽多彩的焰火,更是吸引得游人如海如潮,把经贸博览会推向高潮。
会上有文物馆,展出中国古代字画及古代瓷器;有实业馆,展出丝绸、茶叶、地毯、漆器、象牙制品等中国传统制品。
经济贸易博览会意义在于:“此种陈列,除教育上的价值以外,在鼓励实业上,亦为一极紧要之事。在一赛珍会如彼者,余等不能独见吾自己之物产,且能以吾的与人的相比较,如此则使余等得借竞争改良吾实业。西国之政府,为鼓励实业起见,奖赏佳美之制造家以奖牌。今吾国为共和国,则目的之一,即为发展实业。余等应有赛珍会较多,各省间之赛珍会,能在新实业上,教育各省鼓励各省,其益不浅。”
1918年的上海赛珍会,主办者并不是上海市政府,而是张作霖主政的东北政府。当时上海人称东北政府为“满洲政府”。选择在上海举办经贸博览会,说明东北政府为发展东北经济,促进地区间经贸往来,还是很有眼光的。中国第一届经贸博览会,于1910年在南京举办,名称为南京市南洋劝业会,主要是邀请南洋华侨厂商来参展。
旅馆
发展地方经济,必须发展有地方特色的餐饮旅游业,唯此才能方便商贾往来,并能以此吸引商贾,吸引投资。可以说,餐饮旅游业不发达的地区,其经济是不会发达起来的。而上个世纪初期上海作为现代化大城市的崛起,与上海发达的餐饮旅游业是分不开的。
1918年,上海最好的旅馆有“共和旅馆”和“中央旅馆”。“共和旅馆”距离上海火车站仅一英里,距离邮局仅有两个街口,每日房价从二元到十元不等。
“共和旅馆”是中西餐兼营的旅馆。早餐的饮食是:面包、大饼、粥、火腿、腌肉、炒蛋、牛奶;午餐的饮食是:饮料有葡萄酒、红酒、香槟酒、汽水、咖啡,大菜有烧鸡和炖牛肉,佐餐的水果有苹果、梨、葡萄;晚餐有煮牛奶炖鸡蛋,蛋要炖得很嫩,吃前加上一点奶油,还有其他饮食。
旅店的各项服务遵循细心、周到、满意、礼貌的原则。旅客既可以在餐厅用餐,又可以在客房用餐,由侍应生随时送到,遵从旅客吩咐;旅客写好的信件,要购买的报纸,既可自己去邮局投递购买,又可由侍应生代劳,悉听旅客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