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年人均乘火车还不到一次,特别在春暑运和黄金周期间,一票难求的问题十分突出,铁路运输能力的严重不足,已成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不和谐因素。”
针对社会各界关心的有关铁路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问题,在29日召开的铁道部新闻发布会上,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张曙光作出了比较详细的解释。
引进是为了尽快实现“赶超”
张曙光说,无论是从眼前、还是长远看,铁路的建设发展都离不开先进技术装备的支撑。如果仅仅依靠我们自身的力量,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不仅技术上难度很大,而且至少需要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这就可能使我们丧失发展的机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不容我们花费这么长的时间。因此,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的契机,吸收和借鉴世界先进技术文明成果,发挥我们的后发优势和巨大的市场优势,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用较短的时间和较小的代价,实现中国铁路技术装备现代化,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目标:3年到5年实现铁路技术装备水平快速提升
张曙光介绍,2004年前后,党中央、国务院审议通过了我国铁路史上第一个《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后,又确定了推进铁路技术装备现代化“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总体方针。按照该要求,铁道部确定了实施我国铁路装备现代化的具体方案。
一是瞄准世界铁路装备技术制高点,锁定当今国际上最先进、最成熟、最可靠的技术,进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使我们一开始就站在高起点上。二是以铁道部为主导,以国内企业为主体,以掌握核心技术为目标,实现先进技术的引进和转让。三是利用我国铁路巨大的市场,形成一个拳头,联合国内科研、设计、制造企业,实现低成本引进。四是在我们已有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着力提高国内企业创新能力,扶持民族工业发展,实现本土化生产,打造中国品牌。五是用3年到5年的时间,实现我国铁路技术装备水平的快速提升、运输能力的快速扩充,以适应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对铁路运输的迫切要求。
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凸显成效
张曙光认为,以第六次大提速的成功实施为标志,我国铁路技术装备现代化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集中体现在5个方面:
──掌握了世界先进成熟的铁路机车车辆制造技术。法国阿尔斯通等公司是世界著名的铁路技术装备制造企业,拥有当今世界一流的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和大功率电力、内燃机车设计制造技术。经过艰苦努力,我国成功实现了这些技术的转让引进,使铁路装备技术迅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动车组和大功率机车的核心技术已为我所有,包括高速动车组和大功率电力机车的总成、车体、转向架等核心技术,以及大量的配套技术等。运用这些技术生产的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和大功率机车的国产化率可达到70%以上。
──实现了低成本引进。此次引进的动车组和大功率机车技术,价格比其他国家低得多,如动车组比西班牙低14%、比韩国低20%、比我国台湾地区低40%。高性价比实现了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加快了我国机车车辆制造工业现代化步伐。在这次大规模的技术引进中,国内共有十多家机车车辆重点制造企业和几百家外围企业直接从中受益,实现了机车车辆制造水平的跨越,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相关民族工业的发展壮大。
──再创新工作已取得重要进展。在关键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与国产化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铁道部联合中科院和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校,以项目为纽带,构建了产学研一体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体系,着手进行再创新工作,目前已经取得重要进展。如动车组方面,自主创新研制的时速300公里动车组即将下线,将在京津、武广、京沪等客运专线上投用,成为未来我国高速客运的主力车型。
铁路技术装备现代化成果已转化为运输生产力
随着动车组和大功率机车的投入使用,以及对运输组织的优化,铁路运输能力大幅提升。根据铁道部对新图能力的测算,客货运输能力将分别增长18%和12%以上。
“新图实施10天以来,动车组列车深受广大旅客欢迎,几乎趟趟满员,车票供不应求,目前‘五一’黄金周期间的动车组车票已全部售完,铁路技术装备现代化的成果已经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张曙光说。
到今年底,我国动车组将达到160组,大功率机车预计达到448台,2010年将分别增加到700组和1500台以上。届时,动车组列车开行数量将大幅增加,大功率机车覆盖主要干线,我国铁路技术装备总体水平显著提高,铁路运输能力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可望有效缓解。
(记者毛晓梅、刘诗平)新华社北京4月29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