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中国的新革命

  本书描述了中关村1980年到2006年的历史进程。作者花费三年时间,采访了三百多个人物。这些人物中,有在中关村捞得身家亿万的企业家、世界500强的超级大鳄,也有出师未捷的悲剧英雄和欺世盗名的无耻宵小。

所有的那些雄心、野心、权谋、商战、虚与委蛇和彻底疯狂,伴随着云谲波诡的风云,在中国的大地上起起落落。

  八、“新技术贸易的奇迹”

  变化如此迅速。以至这段长度不过一公里的大街很快便不能容纳,向东扩张。东边那片土地叫黄庄,这名字直到今天还没改变,在当时是条东西走向的马路。它是白颐路的延伸段,所以很快便成了新公司的“殖民地”。连接白颐路的交叉口上有个点心店,这时首当其冲,最先“沦落”。“点心店变成了电子店。”谭左亭说。她是在白颐路西侧的民族学院里长大的,从小学直到大学一直都走在这条马路上。如今她是中关村科技担保公司的总经理,满脑子都是贷款、利率、保证金这些东西,可是童年的记忆里有个烙印永远不能磨灭,就是这家点心店。

  “那时候它就好像是我们家的装满好吃东西的橱柜子。”但是在1985年,“对,就是在1985年”,她肯定地说,“白颐路变了”。一天早上,几个年轻人闯进来,摘去点心店的招牌,把一大堆电子打印机搬进来,连个营业执照还没有,政府也不知道,这就完成了商业史上的一次除旧布新。

  “电子一条街”出现在躁动、纷争、摈弃传统和追寻未来的时代,又是生长在这样一片沃土上。有谁料到,那些由旧世界的教条主义培养出来的人们,一旦到达这片土地,却成了新世界的开拓者。

  随着夏天的到来,白颐路的气氛也更加热烈。以“发展新技术”自我标榜的早期创业者们,力图把自己与旧式商场上的芸芸众生区别开来,依靠那个时代的混乱秩序、政府的不知所措,以及整个社会的欲望和梦想,来获得利润。

  新开张的商店已经连接起来,店后面还有店,从南端的白石桥开始,沿白颐路向北,直达黄庄,再由两条平行的马路向东延伸,穿过中国科学院的那些大院子,形成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F”。这是“电子一条街”的最初形态。除了“两通两海”之外,还有41家公司,这是很多年以后官方公布的数字,可是有些人的估计要超出很多。邵干坤说:“早已超过200家。”鲁瑞清说:“进入统计数据的有148家”。后者当时是海淀区供销社主任,在这条马路上多年从商、也掌管着几乎所有商店的动向。“新公司都是做买卖的。”他说,“谁做呀,就是中科院的知识分子,把国外的产品拿进来卖。”他领导的供销社当时拥有一栋楼房,就在今天科贸电子商城的那块土地上,他把它租给四通和联想,一个在楼下,一个在楼上,很快就成了“最大卖场”。

  这样看来,“电子一条街”的早期历史在本质上并非技术革命,它是一场地道的商业运动。这从新公司群体的早期交易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

  1985年夏天,陈春先领导的“华夏”成立已有12个月,尽管此人以“新技术开发和转移”而扬名,可是他在这段时间里唯一的大宗收入,却没有一点“技术开发”的味道。他所扮演的只是一个“代理商”的角色,所以对于很快到来的危险局面,也就完全不能掌控。

  那是他与科学院北京器材供应站之间的一笔总额320万元的生意。按照合同内容,华夏将“负责开发并提供100套有完整硬件、软件、外部设备配套的微计算机系统”。陈春先如约拿到40万元定金。他向属下宣布,这一计划能否成功“直接关系到华夏的生死存亡”。然而此项合约的令人难以置信之处,是全部微机系统必须在130天内交付。我们已经知道,当时全中国只有电子部六所拥有开发微机的能力,其第一台微机“长城-0520”尚处实验室的阶段而不能批量生产。所以我们可以相信,当华夏签署这桩合约时,他们心里想的只不过是一个贸易计划。

  这一点在公司文件中得到证实。随后华夏所谓“开发”,只不过派出一个名叫梁瑞森的员工,乘着飞机“往来于广州、北京之间”。梁瑞森在颠簸往返104天之后拿到首批货物,总计66件,1133公斤,全部为计算机组件。这时候交货期限已迫在眉睫,情势急迫,他竟租用一架飞机把货物空运至京。

  15天后,又有第二批货物装入4个集装箱中,由广州经由铁路运达。根据公司文件记载的情形,华夏当时无法应付如此紧迫的局面,所以立即召集电子所、计算所和物理所的大批员工,加班加点,不分昼夜。于是“奇迹出现了”:14天后,全部微机都被组装起来,调试完毕,通过鉴定。

  公司就像过节一样。因为的确是个“奇迹”。不过,它肯定不是“新技术开发的奇迹”,而是“新技术贸易的奇迹”。事实上,这是我们今天可以查阅到的中关村大规模代理贸易的首次记录。根据有案可查的文件,这笔交易到最后已达到1364万元,已经远远超过最初的合约。

  “代理商”的概念直到1992年才在中关村立住脚,成熟的“分销制度”也是在那以后渐渐形成。然而早在1985年,陈春先就通过进口散件加以组装转手倒卖的办法来兜售微型机。当然他的这宗交易后来并未成功,华夏不仅没有获得利润,而且还导致一场致命的官司,终于一蹶不振。这位“中关村第一人”,与其说是“科技第一人”,倒不如说是“科技贸易第一人”。

  “电子一条街”的历史记录,乃是一部关于团体与个人、管制与对抗、严密组织与自行其是、合法与非法、忠诚与欺骗、流汗流血与巧取豪夺相互交织的故事。至少在它的起点上,并不是一个技术创新的故事,而是商品的买与卖。即使是那些怀抱科技创新宏图的人,一旦进入这条马路,也不得不把自己的智慧和热情转移到商品买卖上来。陈春先的“奇迹”并非独家所有。就像我们此前提到的,“两通两海”全都精通此道。在开始时,他们在运输方面投入的力量比在其他地方都要多。

  那时候中关村的运输工具相当简单,只不过是一种平板车。它由一块木板平置,以便装载货物,因此得名。木板长度为2.2米,宽1.8米,由三个轮子支撑,并以人力驱动。这种车的设计专门适用于小规模多品种的运输,一个人就能操纵,灵活机动,而且没有任何交通法规能够限制它的行动。由于当时计算机尚未形成大宗消费品,商家进出数量极少,所以平板车在80年代一直垄断着中关村电子产品的运输。直到今天,它在中关村里仍能见到,由一个衣服凌乱、满头汗水的男人蹬着,穿梭在如织的人流中,一望而知是个跑到城里来谋生的农民。但在当时,骑在平板三轮车上的都是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们来自附近的中国科学院的某个大院子,以至于在高墙深院里经常出现一些奇特的场面,撩人心扉。比如曾茂朝的妻子、计算所研究员胡锡兰,就在1985年夏天看到这样一个场面,以至很多年后都不能忘怀。那一天,她从自己在二楼的办公室隔窗望出去,就见联想公司的那些开创者们,总共20来人,把一大堆微机从大门搬进院子里来,有2000个包装箱,浩浩荡荡,人拉肩扛。透过玻璃窗,她看见了烈日下面的柳传志,也看见李勤。这二人日后都是中关村里叱咤风云的人物,当时一个满头大汗,衣服都湿透了,另一个把裤腿卷到大腿上了,累得气喘吁吁,让胡锡兰不禁惊叹:“他们干的全是体力活啊!”(8)作者:凌志军 新华出版社出版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胡锡兰 | 梁瑞森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