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航摄(新华社发)
人物小传
53岁,中共党员,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三厂分子筛脱蜡车间“王海班”班长。1978年入厂当工人,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07年,他所带领的班组被评为“全国学习型标兵班组”。
学无止境 好技术是练出来的
1993年,抚顺石化公司投资近30亿元,引进美国UOP公司专利技术建成了分子筛脱蜡装置。面对这套洋设备,班长王海和12名技术好手傻眼了。原来,几千个阀门,所有的塔、罐、炉,各种温度、压力变化,全部只用英文来标注。
王海班中,只有3名大专生、3名技校生,其余是初、高中毕业生。面对全英文界面,任何一个操作失误都可能引发火情甚至爆炸,聘用外方人员则意味着巨额薪金,王海急眼了:宁可扒下三层皮,也要掌握新技术!
王海和同事把电脑界面绘制成一张张中英文对照图,下班回家就在脑子里“模拟”操作。熟悉了流程和操作步骤,又在现场画装置、背设备、熟悉操作要领和事故预案。不到3个月,大家就对153台通用设备、107台容器、44台冷热交换设备和6000多个阀门了如指掌,洋装备一次试车成功。
分子筛脱蜡装置设备所处的温度、压力状态都会影响操作。为摸索规律,王海留意观察生产调整之后的细微参数变化,由于长时间盯着电脑,他的眼里总是布满了血丝。正是靠这双“火眼金睛”,一年后,“王海班”总结出了产量、质量、收率三个99%的优化参数,装置操作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年增收300余万元。
身先士卒 好班组是带出来的
炼化企业属于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高危行业,别看工厂里表面上平静,职工就像坐在火山口上,丝毫大意不得。
“王海班”刚组建时,有人偷着到厂门外抽烟,有人上夜班打盹。王海只说了一句话:“以后要是发现我工作时抽烟,大家就随便抽;有人看到我在岗位上打盹,你们就随便睡!”从此,老烟民王海彻底戒了烟,还发明出喝浓茶、吃咸菜的“驱困法”。
2003年3月的一天,装置区被一片白色的蒸汽状物质所笼罩。当班的王海迅速赶到现场,凭着多年的经验,他判断是装置空冷系统发生氢气外泄,随时有可能出事。王海果断贴近排查。他操起一根绳子,一端绑在自己身上,另一端交给身边的同志:“如果我10分钟不出来,你们就把我拖出来。”说完便冲进装置区,终于找到了泄漏点,排除了险情。
王海常说:“技术有多高,安全就有多牢。”安全技术岗位练兵是“王海班”的家常便饭,“王海班”总结出“精细操作安全受控三步十二法”。从装置开工到现在,班上没发生过一起事故,“两次大停水”、“三次大停电”等突发事件也都化险为夷,12年来,“王海班”培养出20多名技术状元、40多名技术骨干。
劳动者感言
做一名现代技术工人,可以没文凭,但不能没技术;可以不上大学,但不能放松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