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30日专电(记者曲志红)在强调个性化消费的今天,如果一不留神穿了件和别人一摸一样的服装,也就是所谓“撞衫”,被认为是件十分尴尬的事。而对于许多名牌服装和企业来说,经常因被人抄袭而“撞衫”,就不仅是尴尬,更意味着经济上、信誉上的重大损失和打击了。
“我们精心设计生产的服装款式一上市,各种‘克隆品’就纷纷冒出来。”杭州江南布衣服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倪国昌在近日由中国专利保护协会主办的“自主创新型服装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讨会上说,服装市场变化快,周期短,许多企业不愿意花力气研究、开发、设计、创新,反而习惯性地模仿、跟风,以致于“抄袭”行为非常普遍,几乎成了“潜行规”。
倪国昌介绍说,江南布衣在国内、国际都申请注册了商标,并先后对250多件独创设计的服装申请了外观设计专利。2006年7月,他们还据此对一家企业抄袭自己拥有专利服装款式的行为提起了侵权诉讼。但他认为,“申请专利和维权时间长、成本高、保护力度弱”等几大难题困扰着创新型服装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导致许多企业遭遇商标假冒、款式抄袭、店面设计装潢模仿等侵权行为时,或无所作为或无可奈何。 以这家企业为“麻雀”,与会专家和有关权威人士剖析了当前我国在这一领域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上的“进展”与“不足”。
据国家专利局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随着我国服装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不断提高,服装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不断增加,到2007年4月累计达3万多件,其中8300多件是2006年以来申请的。但他坦承,目前申请专利的时间确实较长,一般需要一到两年,这对周期短、变化快的服装业来说有很大不利。
据记者了解,根据我国目前知识产权保护有关法规,服装企业可以通过商标、版权、外观设计等不同层面来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来自国家版权局、国家工商总局、最高人民法院等有关部门专家,也建议服装企业以商标品牌保护为主,在形成特色的知识产权上下功夫。同时,对一些难以申请外观设计专利的,也可提前主张其他知识产权保护,如服饰上图案、绣花等独特设计,可作为美术作品申请版权等。
与会者们还认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确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应针对企业自主创新的特点和需求不断完善、改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