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贵阳5月1日电 (记者胡跃平)针对远程教育推行过程中经费、场地等方面的限制,贵州省依托农村中小学建立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实行“村校结合”模式,采取“五个互动”举措,4年来,共建农村中小学的站点22199个,使远程教育的效能得到了最大发挥。
贵州属西部欠发达省份,制约远程教育工作开展的因素多,特别是经费、场地、人员素质等问题尤为突出。针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75%的站点建在农村中小学的实际,贵州省委、省政府积极整合资源,在实际工作中探索和总结出了“村校结合”的方法和路子,并逐步在全省推开。
“村校结合”主要指农村中小学与乡(镇)党委、村党支部结合,利用在贵州开展的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这个平台,在学校建站点,在满足农村中小学教育需要的同时,开展好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远程教育。
如何在学校站点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该省通过“五个互动”实现村校共建共用,有效促进了远程教育工作的开展:
采取“5+2”方式,抓好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和学生学习培训的“互动”。为实现党员干部群众与学生培训的两不误,站点学习时间采取“5+2”的方式,即每周一至周五的晚上和双休日的两个全天为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学习时间,周一至周五白天为学生学习时间,提高了站点的使用效率,拓宽了教学培训的覆盖面。
理顺村校组织关系,抓好村党支部和学校班子间的“互动”。首先,以村、校领导交叉任职的方式较好落实了各自的工作职责和任务,解决了有人抓、有人管的问题。其次,通过建立乡(镇)、村、校联系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使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实现了村校互动管理。
强化村校共管,抓好协管员、操作员在站点管理上的“互动”。在村干部和积极分子中选拔站点协管员,协助学校操作员共同抓好站点管理工作。在具体工作中,规定站点协管员要参与站点的管理,还要配合学校站点操作员做好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培训中的人员组织、信息反馈及培训效果评估等工作。
实施“一校帮一村”、“一师帮一户”,抓好学校教师与村干部群众的“互动”。“一校帮一村”指农村中小学领导与所在行政村的村党支部对接,“一师帮一户”指每位教师与一户贫困户对接,发挥学校及教师的作用,开展帮带活动。这些年来,各地农村在学校和教师的帮扶下,通过远程教育学习栽培技术,了解市场信息,调整了养殖、种植产业结构,扩大了生产规模,带动了当地群众的增收。
通过“小手牵大手”,抓好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互动”。如定期发放“学生家长联系卡”,分类统计群众反馈的学习需求信息,增强培训针对性;成立“红领巾远教服务队”,组织学生为群众捎带需要借阅的教学光盘和技术资料,向学校反馈群众参加远程教育学习培训后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向家长和亲戚宣传现代远程教育等。
目前有4万多名中小学生参与了学习与实践,通过学生带动家长,有效推动了农村科技的普及与运用。实施“村校结合”以来,全省累计培训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达5000余万人次,农村中小学站点已成为该省远程教育培训的主阵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