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江苏省西部计划的大学生志愿者光荣出征。 本报记者 肖 勇摄
南京环保志愿者在清理城墙上的烟头、果皮、纸屑等废弃物。 本报记者 肖 勇摄
我省首个以出租车驾驶员为主体成立的完全自发的行业性志愿服务团体——省志愿者协会爱心车队志愿者分会,2004年7月21日正式成立。
本报记者 肖 勇摄
年迈的十运志愿者热情为外来游客指路。
本报记者 肖 勇摄
我省第一部规范志愿服务活动,保障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对象合法权益的地方法规——《江苏省志愿服务条例》,5月1日起正式施行,标志着我省志愿服务事业迈向规范化、法制化的新阶段。
江苏:
百万人成为
注册志愿者
志愿者,一个阳光、时尚的名称。
在江苏,已有100万人通过注册登记,成为长期选择“服务社会,磨炼自己”的志愿者。
志愿者“主力人群”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和夕阳无限好的老年人,约占志愿者总数的70%—80%。
此外,还涌现出红领巾志愿者、金晖志愿者、巾帼志愿者、辅导员志愿者、禁毒志愿者等志愿服务新群体。
特别可喜的是,一大批专业人士也踊跃加入志愿者队伍,如“农业专家乡村行”中的农林专家,“扶贫接力”行动中的医务人员、青年教师,“文化志愿者行动”中的文艺工作者和艺术家。
据不完全统计,我省自1994年正式启动志愿者行动以来,截至2006年底,全省累计向社会提供志愿服务2600多万人次、7800万小时,长年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注册骨干志愿者近百万人。
2006年,在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最高奖——“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集体”评选中,江苏喜获个人和集体“双十杰”,许多地方先进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
我们为什么
要当志愿者
很珍惜一次“洋插队”的机会
人物吴甜,援外志愿服务报名者,1980年2月生,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硕士研究生
江苏第一次招募援外志愿者,吴甜就搭上了这“班车”:报名到圭亚那当一年志愿者“心想事成”,5月下旬即将启程,她和另外11名同伴由此也将成为我国派往拉美的首批志愿者。
性格开朗的吴甜戏称这次出国是“洋插队”。她说,自己生长在安徽省安庆市区,跟曾经是老三届的父母辈相比,差不多是在“甜水”里泡大的,所以很想给自己的经历“充值”。吴甜告诉记者,她看过一本近年比较热门的书《世界是平的》,是一名外国人写的,可她看到的世界却不够“平”。她感言,“也许每个人都做点贡献,这世界才会向‘平’的方向发展。”
吴甜告诉记者,眼下她正忙于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过后就全力准备出国服务用品,毕竟“出去”历炼的机会不容易得到,所以很珍惜,也很开心。
总有一些事情我能做
人物刘国璋,奥运志愿者报名积极分子,南京市退休干部
在奥运志愿服务报名者中,75岁的刘国璋是“寿星级”的。
奥运志愿者网上报名1月20日正式开始,他头一天就抢先“挂号”,成为江苏第一个报名者。他告诉记者,做志愿者虽然没有工资、奖金,但感觉很爽:晚上觉睡得好,白天饭吃得香,身体没毛病,生活过得很滋润。
刘国璋当志愿者的历史是从抗击非典时开始的。当时,他白天在社区接电话,有什么情况立即向疾控中心报告;晚上给被隔离的社区居民送送报纸和宣传资料,安定民心。在我省举办的全国十运会上,他是年龄最大的志愿者,以出色的表现被评为优秀。听说北京奥运会要招募志愿者,他热情地给奥运筹委会写信,建议面向全国招募志愿者,让全国人民都有机会为奥运出把力。筹委会很快答复:建议可行。
刘国璋争做奥运志愿者不在乎能不能看到开幕式和比赛,也知道年龄大,到场馆、街头提供志愿服务不太现实,但100个志愿者组成的江苏团队,有许多后勤工作需要有人做,“总有一些我能做的事情”,他爽朗地说。
我想尝试“没做过的事”
人物洪玮,苏北志愿服务报名者,南京工业大学平面设计专业,大四女生,22岁
自称是宿舍“搞笑分子”的洪玮,来自苏北盐城市区,又报名加入了苏北志愿者行列。她说,自己这么做是想尝试“没做过的事”。
洪玮的父亲是一家企业老总,母亲在银行工作,找工作对她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事实上,已有一家房地产企业向她伸出欢迎之手。然而,从学校看到招募苏北志愿者“广告”后,她还是选择了先做一名志愿者。她说,自己是属于那种喜欢“多尝试一些事情”的人,而志愿者以前没做过,估计会吃点苦,而增加一点“吃苦经历”,对自己将来胜任工作会很有好处。再说自己是苏北人,为苏北做点贡献也是应该的。
记者“吓”洪玮,志愿者有可能到条件很差的乡镇工作,怕不怕?她笑笑:就一年嘛,当志愿者就是为了锻炼自己。
当志愿者
我们收获了什么
懂得了珍惜和宽容
“我很惭愧,因为自己做得太少了。”和杨玲一照面,她就这样说。这位南大历史系三年级研究生告诉记者,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参加了一次为智障人服务的活动,智障人大的已有50多岁,但他们都只有4至6岁的智商。“我被深深震撼了,觉得他们太需要帮助了。”
在杨玲的倡导下,以关爱智障者为宗旨的南京大学“爱心家园”2004年底正式成立。此后的每个星期天下午,南大教学楼418教室都会传出欢声笑语,志愿者在那里教智障人学习唱歌、手工、绘画、地理、英语等,帮助他们养成独立生活的能力和技巧。
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智障者的智商悄然生长:原来不会说话的,现在会叫“阿姨”了;不会写字的,能写自己名字了。一个35岁的智障者,原先什么都不会,现在已会唱英文歌,能在电脑上打字。
“参加志愿服务,我感觉得到的比付出的多得多。最大的收获是真正了解了社会,懂得了生活,明白了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值得去珍惜。”杨玲坦言:“我们80后一代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现在我们懂得了宽容、谅解,会为别人着想了。参加志愿者活动也帮助自己成长。”
社会文明离不开对他人的关爱
72岁的徐尔铸已不年轻,但他认为自己从事的志愿者事业永远年轻。
1998年,南通江海志愿者服务站成立时,已退休的徐尔铸被南通团市委聘为服务站站长。服务站现已拥有11个分站和400多支服务队,共有13万名注册志愿者。
徐尔铸不愿多谈自己,对其他志愿者却如数家珍。
身患绝症的志愿者田建凤,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毅然放弃治疗,将社会捐助的“救命钱”省下来,捐献给宁夏两名素不相识的特困生。田建凤去世后,她的丈夫和女儿继续资助那两名贫困生。
志愿者刘学志将业余时间几乎都花在了为他人修理家电、自来水、煤气灶上,随叫随到,风雨无阻。他家的电话成了热线电话,爱人成了接线员。
下岗后开了个自行车修理铺的陆善洪,经常向灾区人民或贫困学生捐款……
9年的志愿服务生涯,令徐尔铸感触很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城市或者一个人,都应有一种精神。在志愿者身上,就集中体现了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精神,它对社会文明进步起着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学会了用爱心对待人
从大城市到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参加志愿服务,两年期满后又留在西部边陲,这在普通人看来一定很辛苦。但记者采访胡小五时,她却笑着说:“不辛苦,我蛮开心的。”
“我现在的想法和刚来时一样,就是要用自己所学的专长为西部地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胡小五是南京人,2003年6月,从晓庄学院毕业的她放弃已到手的工作和专升本考试,报名志愿服务西部,来到了云南省临沧市耿马自治县,先后在这个边境县城的小学和地税局等部门工作。2005年初,志愿服务即将期满的胡小五做出一个惊人决定:继续留守边疆从事教育工作。经过努力,她最终留在耿马五华民族小学。现在,她教三年级数学,兼班主任,还在耿马成了家,丈夫是当地人,她准备扎根边疆一辈子。
“志愿服务的经历改变了我的人生。”胡小五说,“志愿服务让我得到了锻炼,开阔了视野,边疆的民风那么淳朴。人们总是不图回报地帮助你,我也潜移默化地被他们感染了,学会了用爱心对待人,以宽心对待这个世界,笑得也比以前更多了。”
用人单位说志愿者
2006年5月,华西村向社会庄严承诺:将连续5年为我国西部(苏北)计划志愿者提供200个专用就业岗位。如今,来自志愿者的第一批华西“新村民”已默默工作9个月。
华西集团负责志愿者工作安排的诸剑英告诉记者,当时录用215名志愿者,来报到的近150人。他们做志愿者时不少在机关办公室工作,真正在基层一线锻炼的并不多。
当志愿者和走上工作岗位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华西村领导和志愿者员工们的答案有点异曲同工:压力不同。单位对待志愿者,在工作上或多或少有所照顾,安排的工作也有些弹性,而对待从1000多名志愿者中“遴选”来的员工,各个用人单位则有更多的期待,无形中增加了这些“新村民”的压力。半年不到即就任华西一公司办公室副主任的徐倩霞对此感慨良多。小徐老家在相距不到百公里的丹阳,但9个月来只回过一次家。她说,正因为有志愿者的经历,她才得以拥有这份工作,拥有华西良好的生活氛围,所以她非常珍惜现在的一切。同时,工作压力也很大,一切都要靠自己。刚到华西时,还常在外面跑项目,人晒得黑不溜秋的。
诸剑英动情地告诉记者,留在华西的这批志愿者员工,思想品德好,综合素质高,有奉献精神,勤奋踏实,他们的志愿者精神没有丢。
专家眼中
的志愿者
人物魏国强,共青团江苏省委书记
观点志愿者,和谐社会的美丽音符
“志愿者奉献的不仅是他们的时间、精力、技术、才华,更重要的是他们奉献了人类的智慧和爱心,他们服务的意义超越了服务本身。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对志愿者精神的核心概括很精辟: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
“志愿者行动是学雷锋活动的创新和拓展。江苏志愿者行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呈现着蓬勃发展的态势。上至白发苍苍的老人,下到天真活泼的少年,越来越多的公众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扶贫济困、扶弱助残、帮老助幼、支教助学、抢险救灾、环境保护、科技传播、社区服务、大型公益活动……处处可见志愿者的身影。志愿者作为和谐社会的音符,在江苏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志愿服务,这项充满阳光、充满希望的高尚事业,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人物邓亚萍, 奥运会乒乓球冠军,北京奥运会官员
观点志愿者,奥运会的一大亮点
我以运动员和官员的身份参加了多次奥运会,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不是漂亮的奥运场馆,而是那些默默无闻的志愿者。在英国,给我们开车的志愿者是一位老太太,她热情地介绍当地的人文、历史、风俗习惯,还邀请我们到她家做客。志愿者让我们感到一种特别的温暖,感到奥林匹克是一个大家庭,世界是一个大家庭。
面对即将因奥运来华的50万外国游客,作为申办奥运的形象大使,我希望我们各行各业的每个人都能成为中国的形象大使。
外国志愿者
谈志愿者
郑美玉:韩国留学生,南京大学高等科学教育管理专业研究生
6年前,郑美玉来南京求学,便一直利用课余时间去南京红山外来工子弟学校,教孩子们做剪纸、叠纸等手工活。
郑美玉在韩国时,就定期去孤儿院、青少年看守所做义工。来南大求学后,她决定把志愿服务“进行到底”。一天,她看到南大校园贴出招募农民工子弟学校志愿服务者海报,当即报名要求参加。
第一次到民工子弟学校,她得知学校没有条件开设兴趣班,就萌生了将自己的“一技之长”教授给学生的念头。“做手工是很有创意的活动,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孩子们都很喜欢我呢!”郑美玉的话语中充满了自豪。做手工所需的材料费几乎都是她“自掏腰包”。
问及对中国志愿服务的印象,郑美玉坦言:信息渠道还不够多,如果不是学校偶尔有的海报,她都无从得知去哪里做志愿者。而在韩国,大大小小的志愿者团体通常都会通过媒体和热线电话向公众发布招募志愿者信息,政府也很重视这方面宣传。“不是100%的人都会主动做志愿服务工作,但是大部分人都把志愿服务当成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志愿就是自愿,没有其他目的。”郑美玉如是说。
走近志愿者
了解志愿者
关键词:服务社会,没有报酬
志愿者是指在志愿服务组织登记,不以获取报酬为目的,而以自身的知识、技能、体能等,自愿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个人。志愿服务是指,由志愿服务组织安排、志愿者实施的公益行为。志愿服务组织则是指依法登记、从事志愿服务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关键词:学雷锋≠志愿服务
据省志愿者协会负责人介绍,志愿服务发源于学雷锋便民服务活动,精神实质也是相同的,但和平时的学雷锋活动还是有区别的。一是学雷锋可以是“个人行为”,而志愿服务则要经组织登记并由组织派遣,其权利和责任都很明确。二是志愿者服务领域更宽泛。学雷锋多为互帮互助性质的民间活动,而志愿者服务的范围不仅于此,还包括扶贫济困、抢险救灾、大型社会公益活动等。此外,志愿服务不强调捐钱捐物,而是捐服务。
关键词:优秀志愿者可受到优待
志愿者为社会贡献了爱,谁来关爱他们?新出台的《江苏省志愿服务条例》,首次明确了志愿者的义务、权利及奖励保护等。
《条例》规定,志愿服务组织应当建立时间累计和绩效评价制度。这样就可以肯定志愿者为社会作出的贡献,表彰和奖励成绩突出者,吸引更多人加入志愿者行列。《条例》还规定,志愿服务满3年、总时数达400小时的,可以申请志愿服务荣誉卡。更有“含金量”的规定是:在招收公务员、招工和招生时,在同等条件下,优秀志愿者可以优先录取。
《条例》还规定,大型社会公益活动举办者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为志愿者提供开展志愿服务所必需的专项服务培训和必要的物质、安全保障,并为参加志愿服务的志愿者购买相应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本报记者 陈晓春 任松筠 庾康 蒋廷玉 本报实习生 齐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