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市劳模、上海博星基因芯片公司芯片专家李瑶
“五一”长假,联合基因集团上海博星基因芯片有限公司首席芯片专家李瑶的时间表依然安排得非常紧凑。除了手头的科研和必要的备课,这位家庭主妇还得补上平日里欠下的家务活,为一家老小烧一顿丰盛的晚餐,陪女儿上一次缺勤多日的钢琴课……她说,“其实我也很想外出旅游”,但太多的责任容不得她停下脚步去静心享受。
时间对于李瑶似乎永远不够用。事业上,她既是复旦生命科学院的教授,又是民营科技企业的技术骨干,论责任,哪边都马虎不得;生活中,她是11岁女儿的妈妈,又是同为大学教授的丈夫的妻子,论感情,谁都不能亏待。
于是,李瑶只能亏待自己。那年,一个“祖国需要”的越洋电话,让她放弃了美国的高薪和绿卡,提前回国。为了国内第一块基因芯片,她一头扎进图书馆和实验室,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有时灵感上来了,半夜也会立即起身连夜研究。女儿大了,再忙,她都坚持早上骑车送她上学,晚上给家人烧饭,而自己常常就在拥挤的办公室里匆匆解决了午餐。有好几次,李瑶骑着骑着就把女儿带到了公司门口,因为一路上,她一心想的都是芯片。
1999年9月,国内第一块基因芯片在联合基因诞生,这时距离李瑶回国仅半年时间。闻讯而来的美国微阵列芯片创始人之一马克·谢纳博士两次到公司交流参观,对于联合基因创下的“上海速度”表示惊叹:“要知道,这样的工作在国外至少要一年以上时间才能完成。”回国后,谢纳立即向国际基因组织发出举荐,建议即将召开的国际大会增加一个来自中国上海女学者的名额。
然而,很多人也许想不到,在此之前,生物芯片之于李瑶也只是“听说过”。从本科到博士,李瑶主攻的是植物遗传学。1997年,刚刚做妈妈的李瑶抛下一岁多的女儿赴美从事分子生物学研究。而在1999年初,刚刚回国的她就被委以研发基因芯片的重任。李瑶说,当时的自己就是赶鸭子上架,因为基因芯片的项目缺一个合适的负责人。“其实,那时心里真是有点怕,从来没做过,不知道行不行。”顶着这股心理压力,李瑶成功了。
这些年,面对其他公司的高薪聘请,李瑶总是很满足地说:“钱我够用了,离开患难与共的同事我舍不得。”的确,在属于李瑶的世界里,生活可以很简单,但绝不能忘记自己成长的那片舞台。
就在“五一”长假前的最后一天,李瑶穿着“突击”买来的新套装,以新劳模代表的身份,登上了“五一”文艺晚会的舞台,女儿上台给妈妈献花。李瑶说,那时的自己很幸福,不是因为荣誉,而是因为生活的给予。
本报记者任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