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崇明县堡镇中路3楼一间屋子里,照例又传出了悠扬动听的琵琶声。琴声仿佛在告诉附近的老邻居们:老赵和老伴散步回来了。偶尔有陌生人路过,都会驻足,寻声望去,赞一声:“真好听!”崇明县文化馆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黄晓对这一缕琴声了如指掌,这是在崇明岛上传承了300余年的瀛洲古调,而如今,整个崇明岛上,能够完整弹完30多首曲子的,只剩老赵一人了。
中山先生称之为绝技
老赵全名赵洪相,崇明县向化镇人,是四十年代崇明岛上大名鼎鼎的“琵琶三杰”之一赵志山的孙子,也是他的传人。说起瀛洲古调,老赵滔滔不绝,“崇明,古称瀛洲,瀛洲古调就是指发源于崇明岛上的琵琶曲。”据老赵介绍,明末清初,南北派琵琶汇合崇明岛,出现了贾公达等几代琵琶名家,他们糅和南北派琵琶的演奏风格,并受崇明风土人情的熏陶,逐渐形成了瀛洲古调。历史上,瀛洲古调曾红极一时,1918年,崇明籍琵琶大师沈肇州在上海为孙中山先生演奏瀛洲古调,中山先生称之为绝技。
“瀛洲古调有300多年历史,是中国琵琶四大派别之一。”说起这门发源于崇明民间的艺术,崇明县文化馆副馆长黄晓很是动情,“这是我们崇明的骄傲,但悲哀的是,冠名崇明派的琵琶,现在却没有几个崇明人会弹,甚至很多崇明本地人都没听说过。”黄晓告诉记者,目前在整个崇明岛,只剩下七八个人会弹瀛洲古调,但也仅限于几首,赵洪相是唯一一个可以弹33首的。
传承弟子已然寥寥无几
与曾经的“红极一时”相比,瀛洲古调的传承却面临着困境。67岁的赵洪相告诉记者,他13岁起跟着祖父学弹琵琶,“弹了大半辈子的瀛洲古调,唯一的遗憾是没有把这门绝活好好传下去。”在女儿小的时候,赵洪相曾经教过女儿。他觉得,弹琵琶是需要一定禀赋的,而女儿似乎在这方面还值得培养,遗憾的是,后来女儿因为要参加中考,不得不中断了瀛洲古调的学习。如今已经成为律师的女儿工作非常忙碌,更不可能学习了。
有一段时间,赵洪相在家里时偶尔会听到一阵琵琶声,虽然技艺不是很娴熟,但是足够引起老赵的欣喜。老赵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隔壁新搬来的小姑娘。女孩姓马,和赵洪相是一个镇上的,小的时候上兴趣班,学了点琵琶曲。老赵如遇千里马,业余时间又开始指导小姑娘。可惜的是,后来小姑娘考高中到了上海市区,这一去,老赵再没遇到一个合适的传人。
“瀛洲古调传人在解放初尚有20多人,到今天传承弟子已寥寥无几。”对于瀛洲古调面临的困境,黄晓这样解释:“一方面是缺少传人,一些历经几代保存下来的古老曲谱可能无人能懂,独特的弹奏技巧也面临失传;另一方面,由于审美情趣的不断改变,那些曾经流行的民间文艺少有人问津。现在学西洋乐器的孩子越来越多,很少有家长愿意花钱出力让孩子学民乐。”
少年之家已在试点授艺
“早期的瀛洲古调琵琶曲谱为工尺谱,通过手抄传承。文革时期,破四旧,很多人家的‘工尺谱’都被烧掉了。”黄晓告诉记者,目前文化馆还存着一份保存完好的“瀛洲古调曲谱”复印本。“这是很值得庆幸的,45首曲谱没有散失。”遗憾的是,当年国乐大师刘天华等灌制的音像资料已散落在历史的烟河中,无从寻觅。从2005年起,县财政每年拨款20万元,用于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但尚未有瀛洲古调传承保护的专项拨款。黄晓告诉记者,“我们打算将现有的45首工尺谱整理成简谱,并修订演奏指法谱,争取在几年内培养出能演奏20首以上的演奏员。而这些都需要方方面面的扶持。”
据了解,县政府将拨出一定的资金,专用于民间文化的传承,包括整理、归档、展示,以及培养传承弟子等。目前新河镇少年之家少儿民乐班正在试点传授瀛洲古调中的精华曲目《飞花点翠》。
申城黄金周晴好天为主
五一长假足不出沪有去处
上海五一将迎440万来客
谨防五一超值团宰客新招
沪公交线网布局区域差别化
沪虹口鸭王等餐馆被通报
和二月丫头一起领养动物 上海人更愿意花钱了一季度市民支出增幅达16.2%万钢:履新后第一件事就是学习谈起同济落下热泪长假足不出沪有去处东南西北沪郊游结婚周万对新人结婚婚庆公司急寻四五岁花童1人落水5人相救3人溺亡置疑度假村水岸为何无警示淮海路百年梧桐树解下荧光衣图
2007时尚内衣发布会与母争执 女孩求职现场断然被拒陆续发生网银资金被盗事件专家:养成良好上网习惯卡车司机乱倒垃圾被发觉驾车逃离碾死人庸医误诊致少年睾丸被切 医院赔偿11万元医院X光机置于民宅楼下居民担心身体健康受威胁百位作家评选风起云涌韩寒票数超海子引刷票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