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记者专访太极宗师李和生,见识武功绝学
人物名片
李和生,北京市人,北京市炎黄传统医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市现代管理学院东方武学馆馆长,北京市吴氏太极拳研究会名誉副会长,中国嵩山少林寺武术协会顾问,美国中医药研究院教授,日本中日友好协会名誉理事。
早报记者潘登文/图
4月28日,泉州太极拳界迎来了一位82岁的老人,翌日清晨,众多习拳之人聚集芳草园,在老人的讲解示范下,练起了以内功修为著称的杨式太极拳老六路。这位气定神闲、面目红润的八旬老人,正是享誉海内外的杨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太极宗师李和生。
李和生的到来,无疑引起了泉州太极拳界乃至泉州武术界的瞩目。早报记者昨日在专访李老先生之余,也有幸见识了老人与其徒弟推手,目睹其“四两拨千斤”的太极绝学。
关于杨式太极:内功是老六路的精髓
关于太极拳的创立,似乎很难确定谁是祖师。有传说是黄帝创造的,又有人认为就是张三丰所创立,而这两种说法中有一个相同点,即认为太极拳是看了蛇雀相斗所受启发而发明的。
随着上千年的发展,如今的太极拳已形成了陈、杨、吴、武、孙等多式流派,李和生则是杨式太极拳的第六代传人。
记者:太极拳发展出这么多的流派,杨式太极拳与其他流派的太极拳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呢?
李和生:关于它的起源,一般认为,在张三丰之前只能说是太极拳产生前的准备阶段,张三丰才是确立以武当派为主流的内功太极拳的鼻祖、创始人。接下来王宗岳的《太极拳谱》成为第二个里程碑,为太极拳的理论贡献史无前例。
所谓杨式太极拳,就是王宗岳之后的第三位太极宗师杨露禅所创立的太极拳法。杨露禅最为完美地落实了王宗岳的太极拳理论,他和他的第二代、第三代传人为太极拳创造了一个“太极盛世”,现有的吴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也是在传承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立的,孙式太极拳则又是从武式太极拳派生出的。
现在我所传授的杨式太极拳老六路,是经过杨露禅、杨建侯等宗师五代相传后继承下来的内家拳,其精髓就是注重内功的修炼,讲究“松稳慢匀”,在泰然自若、松而不懈、沉稳中正、缓慢从容、连绵不断之中,求得姿势、呼吸、意念和内劲的虚实、开合、转换、折叠的和谐匀称,神意气“匀”的高度统一,全身透空,从而达到“拳道如一”的空空妙境。
关于传承:只要是华人我都教
李和生祖居北京,由于受北京市井社会的影响,自幼好武。20岁起开始学形意拳和八卦掌,历经40年时间,他先后拜唐夙亭、王培生与朱怀元为师。为了探索太极拳“四两拨千斤”之奥秘和太极武学精髓,他曾不辞辛劳地游奇山、访古刹,寻找高僧与贤人,习武论道。60年漫长的寻师之路,现已八旬出头的老人,仍然活跃在海内外太极拳界的第一线,授拳传道。
2006年1月,由李和生创作的《内功解秘:杨式太极拳老六路》出版,书中图文并茂,首次系统、明确地将太极内功秘法公之于众。
记者:您希望杨式太极拳能更为广泛地、毫无保留地传承下去?
李和生:当然应该这样。我原来是北京积水潭医院的医生,机缘巧合加上“十年盘一拳”的坚持,让我领略到了练成太极内功的意境,我认为这是我的幸运和使命,我有责任让杨式太极拳完整地传承下去。
这些年我先后到日本、新加坡等地讲学,传播推广太极拳,但内功我只传授华人,只要是华人请我讲,我都会教。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
记者:可是内功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练成的。
李和生:没错,我们提出三年一小成,五年一大成,通过腰功、丹田、意念的三步练法,搭起修炼拳道的入门阶梯。我的徒弟中有的已跟我学习了20多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关于全民健身:养身要内外兼修
作为中国传统太极拳的重要补充———24式简化太极拳如今已经走过了50个春秋。至今,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十几亿人练习过简化太极拳。这在中国武术100多个拳种流派、几千个套路当中绝无仅有。
记者:太极拳作为传统武术的代表,在全民健身方面所作的贡献举世公认,那么,您所推广的内功拳法与简化太极拳有何联系?
李和生:我看过很多的太极拳练习者,他们练的其实都是简化太极拳。作为一项体育运动,简化太极拳注重于肢体的运动,也有人称之为太极操。而老六路拳法则既注重拳架子,更强调练内功。那种汗流浃背、呼呼带喘的方式不叫运动,应当叫劳动。
我们说修身养性,太极也是要内外兼修。太极拳属于武术,武术学名又叫“拳道”,习武之人只有练好内气,才算“得道”。简化太极拳能让全民健身,如果将它的作用提高,指导练拳者真正地“得道”,岂不是有更好的健身效果?
关于泉州:习武之风很受重视
记者:泉州自古也是武术之乡,近年来更是掀起了弘扬武术文化的热潮,“泉南处处少林风”,李老到了泉州之后,对此有没有感受?
李和生:我来泉州发现一个现象:这里的人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显得年轻,不知道是练太极的缘故,还是南方靠海边的人都这样?(笑)这次来了之后,接触到了这里的太极拳练习者,也跟其他武林朋友座谈交流,总的印象就是泉州的习武之风很浓,政府很重视,民间有很多人潜心习武,武术文化在泉州得到了很广泛的弘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