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全新模式铸造歌剧经典魅力
这个春天,华东师大研究生蒋瑾一口气听了《乡村骑士》等几部歌剧,这个爱好歌剧的女生几乎迷上了去上海大剧院听歌剧的感觉……2月新版歌剧《图兰朵》亚洲首演、3月上《乡村骑士》和《丑角》,4月推出了“歌剧天后”芮妮·弗莱明音乐会和全景歌剧《卡门》,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推出的歌剧演出项目数量之多、卖座之好(平均上座率达100%),在上海乃至全国剧场演出季十分少见。
“场团合作”打造精品
15年前上海歌剧院制作的《图兰朵》在上海演出时,原先上海歌剧院院长曾不得不上街卖票,而如今上海歌剧院和上海大剧院合作推出的《图兰朵》则三天售罄供不应求,这不单单是观众审美趣味上的改变,更是歌剧背后运作模式上的突破。
由于单纯引进歌剧需要承担高额的演出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世界经典歌剧在上海推出的频度和力度。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组建之后,依托院团和剧场间的结合,以各自的专业优势进行互补,打造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场团合作”极大地增强了歌剧创作和运营的专业化能力,也大大降低了歌剧运作的系统成本。应该说,《图兰朵》和《卡门》的成功就得益于这种新模式的尝试。
“中西结合”提升表演
今年春天在上海大剧院演出的《图兰朵》和《卡门》分别是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旗下的上海大剧院、上海歌剧院、上海交响乐团与瑞士苏黎世歌剧院、法国奥兰日歌剧节“中西合作”项目。著名歌剧教育家周小燕先生几乎每场必看,她十分兴奋地说:最近上海大剧院的歌剧项目明显多了,上海歌剧院这些年轻演员的表演通过这些国际合作,提高非常快,会演唱,也会表演了。
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选择创作经验丰富的欧洲歌剧院合作,使得上海歌剧编剧、舞美等方面对标国际化水准;通过国际合作,也增加了上海演员、演奏员与世界一流的名家同台献艺的机会。
市场与公益创双效
作为一个城市核心的文化演艺机构,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在追求产业效率的同时更注重文化追求,坚持承担公益艺术教育的社会责任。比如《图兰朵》演出期间,上海大剧院邀请观众和指挥吕嘉进行对话,上海歌剧院院长张国勇在首演现场开设讲坛。“歌剧天后”弗莱明为上音学生开设“大师班”,并应邀参加上海大剧院艺术课堂“对话大师”。“相约上海大剧院——名团、名剧、名曲公益演出季”期间,首演歌剧《丑角》、《乡村骑士》,以全部50元的低价面向高校学生。
本报记者邢晓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