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五月四日电 (记者晓萍)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三日公布,改组八个政策局,将现时十一个政策局改组成为十二局,令政策局的工作更融会贯通,能有效地推行重大政策。这是回归十年来继高官问责制之后,政府在架构和运作上又一项比较重大的改动。
由原来的“三司十一局”调校至日后的“三司十二局”,无论社会大众,还是议员公仆均无太大异议,纷表乐观其成。香港《商报》今日发表社评表示,重组后的十二局中,发展局与环境局尤其引人瞩目,可以算是两个变身幅度最大的政策局,具有特殊意义。处理好发展,保护好环境,堪称新一届政府首先看重的两驾马车。政府藉“曾班子”重新组班的机会,一并释负减磅,思路清晰,重新组班也有助减低损耗率。
香港《文汇报》社评指出,新架构适应社会变迁,突出发展经济及加强与内地合作,同时合理分配各政策局的工作和职责,避免出现推诿,有利于促进各政策局更加有效地决定和推行政策。新架构形式上是行政架构上的重组,但实质是政治上的进步和改革,主旨是如何更好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贯彻曾荫权在特首选举时所作的各项承诺,应对香港未来的机遇与挑战。
其中成立新的发展局,以及将政制事务局改名为政制及内地事务局,突出了香港发展经济以及与内地加强合作的重要性,有助促进香港与内地融和并加快经济转型。
《大公报》的社评认为,从长远发展来看,设立统筹兼顾、视野比较开阔的发展局显然有其实际需要,兴建西九龙文娱艺术区、湾仔绕道以及添马舰新政府总部出现激烈争议,以至眼前的天星码头、皇后码头拆卸重置诉求,在十年、二十年前的香港社会都是不会出现的事。这些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如果得不到较好解决,不但发展速度会拖慢,对构建和谐社会也并无好处。除增设发展局外,其余多个局的重组,显然也与落实特首施政理念和回应社会诉求有关。
曾荫权“三司十二局”的建议,也获得大部分政党和商界的普遍支持。民建联副主席谭耀宗说,“拆局”后各政策局的分工较现时合理,而且只是新增一个“发展局”,因此基本上接受有关建议。自由党主席田北俊说,经过“拆局”后,每个政策局都负责两个主要政策范畴,分工较合理。工联会会长郑耀棠认为,“三司十二局”的设置合理,调整迎合环境需要,是强政励治的表现。
对于曾荫权公布的政府架构重组,中华厂商会和香港总商会等纷纷作出回应,支持有关构思。厂商会对新管治架构表示支持,认为重组后的“三司十二局”将有助于提高香港政府的管治效率及长远发展。
观察家指出,回归前香港长期奉行伦敦决策、香港公务员执行的管治模式。回归后,已转变为“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崭新模式。但部分政务官依然习惯于只执行不决策,因此,回归后行政长官的治港理念和蓝图,往往未能得到政策局积极配合,令政府的治港蓝图沦为纸上谈兵。这种状况自从问责制二零零零年实施以来,虽有所改变,但积习仍然深重。新架构下各政策局应更好地担负起决策局的责任,在有效决策方面多下功夫,真正体现“一国两制”下的“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来源: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