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京参加“我与祖国共奋进”中国青年群英会的新老英模到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参观2008年奥运会场馆“鸟巢”建设工地现场……他们怀着特殊的感情度过这个不寻常的“五四”青年节,感受祖国建设日新月异,祝福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他们都是在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他们都是时代造就的英雄。他们今天的大聚会,会激励更多的青年人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连在一起,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为民族和祖国的崛起而奋斗。”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副馆长李玉琦说。
在李玉琦看来,各个历史时期所树立的青年典型,首先具有一些共同点,那就是忠心报效祖国、赤诚为了人民,响应党的号召、不怕艰苦困难,立足本职岗位、勤奋扎实工作,重视知识学习、注意品德修养。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特征,青年典型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直至今天仍然是广大青年学习的典范。
同时,不同历史时期选树的青年典型又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痕迹,在他们身上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具有那个时代的明显特征。
新中国成立之初,首要任务就是恢复国民经济,把生产和建设搞上去。“把青春献给祖国”、“向困难进军”、“做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等口号,燃起了一代青年人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
治理淮河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办的第一项大型水利工程。在历时3年的治淮工程中,先后有200万青年参加,仅安徽一个省的治淮劳模中,青年就占50%。治淮特等功臣女青年团员金秀兰带领一中队民工日夜战斗在千里淮堤上,因为整天踩在冰雪里干活,她的脚长了冻疮,以至溃烂,流着脓血。为了不影响民工情绪,她不怕苦、不怕累,坚持干在前头。为了纠正团员青年单纯拼体力的问题,青年团治淮工委号召青年改造生产工具、创新科学劳动法,在工地上涌现出一批青年革新能手,大大推进了工程进度。
1954年1月,全国第一支青年突击队在北京苏联展览馆(现北京展览馆)工地诞生,18名团员青年组成木工突击队,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此后,在团组织引导下,全国各地建立了各种青年突击队,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了模范作用。如张百发青年突击队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承担过834项工程任务,其中832项是十分出色地完成的,成为全国建筑行业的一面红旗。
1955年,杨华作为北京第一批青年志愿垦荒队队长,响应党中央号召,带领垦荒队员奔赴黑龙江萝北荒原,扎根边疆,艰苦创业,带动了其他省市的青年相继奔赴祖国的边疆地区参加垦荒。
“20世纪50年代的青年典型,是一群单纯而朴实的年轻人。埋头苦干、老黄牛精神、无私奉献是他们身上的显著特征。”李玉琦说,“正是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励他们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为建设新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
进入60年代,基本上延续了50年代对于青年典型的评价标准,如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埋头苦干等。“但在这个时期,更特别强调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集体的利益,青年典型身上被赋予了较多的政治色彩。”李玉琦认为。
这一时期的青年典型主要是解放军战士和普通青年工人、农民,一般是贫苦劳动家庭出身的人。如战斗英雄麦贤得,苦干加巧干、创造粮棉高产的青年农民丁长华,为家乡绵羊品种改良作出贡献的蒙古族女青年旭仁花等。同时,不少城镇知识青年响应国家支援农业第一线的号召,积极投身农村建设,涌现出邢燕子、侯隽、董加耕等一批回乡知识青年典型。
在60年代,还有一位年轻人对当时青年人的思想道德行为产生了深刻影响,他就是雷锋。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客观上要求在全社会建立起一种新型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雷锋精神恰好符合了社会需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青年人的行为准则,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欧阳海、王杰、张海迪、张华等青年典型都曾受到雷锋的影响。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1979年3月,团中央作出《关于在全国青年中开展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的决定》后,各行各业涌现出一大批生产能手、革新闯将、业务尖子,成为“四化”建设的骨干力量。
创日机械喷灰2100平方米全国纪录的“隋世忠青年突击队”队长隋世忠,为中国奥运史上夺得首枚金牌的许海峰……“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和改革大潮的涌起,青年人开始把报效祖国与自我价值实现结合起来思考问题。一些锐意进取、刻苦攻关、变革意识较强的青年成为大家学习的楷模。”李玉琦说。
1978年,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里的陈景润,成为“科学春天”里全国青年学习的偶像。此后,知识分子的身影越来越多地闪现在青年典型队伍里,如在函数值分布论、辐角分布论等方面取得重要研究成果的数学家杨乐、张广厚等。
在80年代,青年楷模张海迪尤须一提。她5岁时因意外导致高位截瘫,但仍顽强地和疾病做斗争,自学多门外语并从事文学创作,还自学了医疗知识和针灸技术,无偿为群众治病数万人次。1983年团中央授予张海迪“全国优秀青年团员”称号,并号召广大青年向她学习。
在大西北茫茫的戈壁荒原,一位年轻的知识分子来到平均海拔逾3000米的青海油田,艰苦创业17载,为我国西部油田的开发和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就是“当代青年的榜样”秦文贵。
进入90年代,青年知识分子典型进一步涌现,“用知识报效祖国”、“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奋斗中实现自身价值”成为越来越多青年人的自觉选择。
与此同时,立足岗位,在本职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的青年也不断脱颖而出。新时代工人代表李斌、公共汽车售票员李素丽、抗击非典的白衣天使张锦等等,都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成绩的优秀青年代表。
“时代需要英雄,时代也造就英雄。”李玉琦说,“随着时代的发展,涌现青年典型的领域更加广泛和多元化。惟一不变的,是一代代有志青年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与人民齐奋斗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本报北京5月4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