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网消息(记者刘雁军通讯员杨霞田瑞芳):据天津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统计资料显示,2002至2006年的五年间,随着本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一系列稳定就业、扩大就业的政策措施的实施,全市就业规模显著扩大,特别是服务业、个体私营经济和三资企业发展活跃,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
五年来,本市的经济社会始终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为促进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全市社会从业人员由2001年的488.34万人增加到2006年的562.92万人,五年净增加74.58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4.9万人就业。
五年来,本市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创立公益性岗位,强化职业技能培训,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灵活就业,不断完善就业再就业扶助体系,收到明显实效,新增就业岗位数量多于新增下岗失业人员数量。城镇登记失业率由2002年的3.91%,下降到2006年的3.6%,下降了0.31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人数逐渐减少。
服务业成为就业增加主渠道。五年来,本市坚持在经济发展中培育就业增长点,大力拓展第三产业就业空间,就业结构呈现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迅速提高的良好态势。五年间,第一产业就业人员下降了3.4%,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分别增长了8.8%和30.4%,其中第三产业五年增加了58.6万人,对全市就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8.6%。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由2001年的16.9:43.6:39.5发展到2006年的14.2:41.1:44.7,第三产业提升了5.2个百分点,形成了“三、二、一”的就业格局。
个体私营经济和三资企业成为重要的就业增长点。随着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就业渠道呈现多元化趋势。五年来,个体私营经济迅速发展壮大,从业人员由2001年的72.9万人发展为2006年的122.8万人,五年增加了49.9万人。随着本市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投资环境日益改善,三资企业保持迅速发展,为本市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到2006年末,从业人员达到55万人,比2001年增加了14.8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