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报道 共产党员雷宁,是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流动党员第171支部的支部书记。她所在的支部有46名流动党员,分散在全市各区46个单位,也有长年在外地和国外的党员,开展工作十分困难。她将自己经营的饮品屋开辟成“党员之家”和活动基地,积极探索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实现了“一个都不少,让每一位党员都能找到组织”的目标。
雷宁自己经营的“春兰”饮品屋位于王府井步行街北口,在这个国内外游客来来往往的繁华地段,小小的饮品屋却格外引人注目。它的二层墙壁上挂着一面鲜艳的党旗,角落的桌子上放着好几本影集,里面是支部活动的照片。“很多党员告诉我,一见到这面党旗,就有种到了家的感觉,再浮躁的心都能静得下来。”雷宁说,两年多来,支部的党员们都在这儿开会学习、讨论活动议程,从开始勉为其难地露面,到大家有空就来坐坐聊聊天,这里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党员之家”了。
2005年7月,人才服务中心在所属万余名流动党员中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如何召集齐46名流动党员,成为了刚上任的支部书记雷宁面临的一个挑战。“我刚接手这个支部,一些流动党员办完转接手续后没有及时与支部联系,有的是在外地或国外,要实现一个都不少,还真是不容易。”雷宁说自己并没有放弃,她与支委一起从每个党员的基本材料开始,逐一打电话、发信息,随时等候对方与她联系。在联络过程中,她听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现在都为生计奔命,没时间,不参加。”雷宁说,听到这样的回音很难过,但她以更加真诚的态度去沟通,终于打动了对方。171支部最后一个被找到的党员,是一位因工作、生活遭遇挫折的女士。几次电话联系后她甚至说:“以后不要再跟我联系了。”雷宁还是耐心地告诉她:“现在我们支部就差你一人,我把我的手机、地址告诉你,欢迎你回家。”两天后,这位党员终于找到雷宁的饮品屋,握着雷宁的手说:“回到党的身边,我感到温暖。”经过雷宁和支委们的努力,支部党员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比例达到100%。
有了集中学习的场所,雷宁还创造性地采取滚动式动员教育方式,党员随时来、随时学、随时讨论。“有时候路过她的饮品屋,总看见她坐着和人聊天,一细看,原来是正和党员谈心呢。”第二支部书记朱光说,几乎每次路过雷宁的“党员之家”,都能碰见她在和支部成员沟通。今年春节的时候,雷宁给每一位支部成员发去了祝福短信。很快,她也收到了许多让她感动的回复。党员王然说:“171真的挺团结,大伙都像兄弟姐妹一样。”党员任喻亮则说:“在171支部收获了家的温暖,也收获了诚挚的友情。”雷宁将这些感动她的短信都摘抄了下来,她说,这些话语将鼓励她更扎实地为大家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