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祝莉生前照片(资料图片)
三天来,四川省华蓥市35岁的米祝莉,在重庆南坪一企业池塘舍身营救落水母女的事迹,传遍了山城的每一个角落,重庆和华蓥两地市民无不为之动容。
在女英雄魂归华蓥后,本报记者昨日专程前往华蓥,记录下女英雄生活中鲜为人知的点点滴滴……
“妈妈走了,你要为她骄傲”
前日,米祝莉魂归故里华蓥。她在重庆舍己救人的事迹(本报两天来头版曾作连续报道),随即在当地流传开来……
“美德常与天地在,英灵永存宇宙间。
”相框里的女英雄,笑容依旧,但灵堂前的人们,默默地传阅着重庆的报纸,一个个早已哭成泪人;89只花圈整齐地摆放在灵堂的两侧,悼念者有相识多年的朋友,有患难与共的同事,还有朝夕相处的邻居……
“这么多人来为她送行,足见她的好人缘。”米祝莉所在单位、广安腾辉水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吴先生如是说。昨日,惊闻员工噩耗,他立即放弃假期,从外地赶回,代表公司先行慰问。他表示,公司领导对员工的义举高度重视,将积极配合善后。
望着一拨拨或熟悉或陌生的面孔,女英雄的亲姐妹泪眼婆娑,双手被人握了又握,话却一句也说不出来。
丈夫张培生更是对着爱妻的遗像泪流满面:“祝莉,您是英雄,大家看您来了!”转过身,他拉着儿子的小手:“妈妈走了,你要为她骄傲!”儿子没有说话,扑闪的眼睛里却有两行热泪夺眶而出……
教儿心中要有“爱心树”
“我要妈妈!妈妈哪里去了……”米祝莉走后,6岁的儿子张峻晨像一下子懂事了许多。连日来,他常常呆呆地看着妈妈的灵柩,眼里已没有泪水,有时他会挣脱大人的手,疯狂地往外跑,一边哭着“要在天堂里去找妈妈”,令在场的人无不伤心落泪。
米祝莉的妹妹米利沙说,姐姐很疼爱张峻晨,从小教育他要有爱心:“幺儿啊,你长大以后心中一定要有棵爱心树,树上一定要生长爱心果……”
“爱心果是什么?”张峻晨似懂非懂。
“爱心果就是要你有颗帮人的心!要学会帮助别人!”米祝莉耐心地教导儿子。
米利沙还说,她们三姊妹中,数米祝莉最心细,几乎每天都要与在重庆工作的米利沙通一次电话,每周都要请妹妹回华蓥团聚。“我们一大家人至今都没分家,三姊妹及父母生活在一起很和睦。”米利沙说这都是米祝莉的主意。前不久,她还建议下岗的大姐专门在家照顾多病的父母,生活开支由她和妹妹来担负。
“米大姐心中总有他人”
“‘心中总有他人’是米姐从事后勤工作时的理念,也是她长期助人的动力源泉。”米祝莉所在单位的直接主管领导杨建这样评价自己的“好大姐”。
杨建说,米大姐曾在公司从事多年的销售后勤,主要职责就是为一线销售人员做好服务工作。而米大姐的热心和周到,让大家工作起来都少有后顾之忧,她不仅提前“消化”了大家的杂事,还连续牺牲掉自己的数次长假,为他人顶班。员工对她好评如潮,在其一年前转入财务部时,大家难舍纷纷挽留。而她换了工作岗位后,还经常对新来的后勤人员进行“传帮带”,传授自己的经验——心中有他人。
“来,给米阿姨烧炷香!”邻居禹华芬领着10岁的女儿杨亚岚来到灵堂前,“爸妈上班的时候,多亏米阿姨照顾你。”禹华芬说,她和米祝莉邻居多年,热心的米祝莉把亚岚当成女儿看待,平日她和丈夫不在家时,米祝莉总是把亚岚带回自家照顾,一起吃饭、检查作业,整整6年……“我和丈夫还没来得及感谢她,她就这样走了!”在香烛青烟中,禹华芬和女儿拜了三拜。
“一定要送恩人最后一程”
连日来,被米祝莉搭救过的黄芳已脱离生命危险,闻听米祝莉去世的噩耗后终日以泪洗面,连黄芳6岁的女儿胡兰欣眼里也时时扑闪着泪花。
听到这一消息,4日晚,已回到华蓥的张培生强忍悲痛,专门给仍在重庆接受治疗的黄芳打了一个电话:“你们不要自责,也不要内疚,祝莉在天上也不愿看见你们难过……这是祝莉自己的选择,我们应尊重她的选择,她的选择让我们都感到骄傲……”话没说几句,张培生开始抽泣起来,电话那端,黄芳已泪如泉涌,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几分钟后,张培生收到了黄芳的一条短信,短信说:“张培生,我刚才把小米去世的消息告诉了胡兰欣(黄芳落水的女儿),她一直在哭,要我打电话给弟弟(米祝莉的儿子),我没打,医生说我们没生命危险,我明日转院回华蓥,一定要来送恩人最后一程……用难过与感谢无法表达我现在的心情,我真的希望死的是我。”
昨日,黄芳还特地委托朋友给米祝莉送去了花圈,表达对这位好心大姐的哀思。
据悉,当地拟为米祝莉申请“见义勇为”奖。
记者 朱昕勤 杨登权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