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不能忽视健康时值大牛市,几乎众人都知道炒股赚钱,却很少有人知道或直面这样一个现实:炒股也能把人炒病———心理疾病,甚至是生理疾病。并非危言耸听,在此,笔者想重申这样一句老得掉渣的话:“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在你入市之前,请先问问自己:“我准备好了吗?”
在股民大扩容的时代,股市症候群的感染范围很广;在大牛市的时代,股市症候群传染速度很快。不管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职业学历长相血型……只有不想挣钱的人可以免疫。
究竟什么是“股市症候群”?“股市症候群”有哪些症状?该怎么医治?
股市症候群泛指染上了跟股市息息相关、影响生理和心理健康诸多症状的股民或非股民。某些角度来看,股市症候群与恋爱症候群如出一辙———股市的跌宕起伏,股市的风云莫测,股市的欣喜若狂,股市的痛彻心扉,和恋爱无异。面对当下异常火爆与刺激的股票市场,越来越多的人徘徊在理性边缘。
曾经听到过一个极端的例子:一位满腹经纶的知识分子,由于在去年的牛市里赚到的钱没有一个普通工人多,觉得太丢面子,竟然一时想不开一头扎向不归路。
当然,我们不能因噎废食,相信也没有会因为怕受伤害而拒绝恋爱,我们写股市症候群,写这些股民们的生活百态,是想做一面镜子,让股民在长假中梳理好得失、调整好心态,健康再出发。
工作日综合征
症状:一时不看股,则生活无味,一日不谈股,便面目可憎。宁可食无肉,不可心无股。
上班时间是10点,可不到9点半,办公室里已是人头济济。大家都端坐在电脑屏幕前,像是等待洗礼般郑重而严肃地等待9点半———股市开盘。
下午接近3点,空气里的烦躁因子活跃起来,像是孕育着一场急风暴雨。
3点一过,再也憋不住了———办公室的男男女女要么三五成群在一边窃窃私语,要么一个人发呆若有所思,表情只有两种:掩不住的欣喜和藏不住的苦闷。
符合以上基本表现的办公室被称作“93学堂”,9点和3点成为其间社员们工作日重要的两个时间节点。当然,很多人可以处理好工作和炒股的关系,但这两个时间节点,他们还是难免不平静。
没有工作的人,比如退休老人一旦进入股市,也会染上工作日综合征———他们每天准时到证券公司报到,9点半上班、3点下班,不用打卡都不会迟到早退。中午吃饭时间也是能短则短,一盒客饭、一碗面条就打发了。
炒股多年的股市老将王先生坦言:一天不去证券公司看行情心里就憋得慌,坐立不安,一看见红红绿绿的行情显示屏就浑身舒畅、精神百倍。平日里不抽烟,也最讨厌烟味,可在烟雾缭绕的证券交易大厅,他会兴奋或者是紧张地向其他股民要上一支,猛吸两口,然后呛得泪花流。
在医生看来,这已经不是轻度的股市综合征了,有这样情况的股民千万小心情绪的波动。股市行情瞬息万变,经常处在紧张、压抑、焦虑情绪之中,人体的免疫力会大大下降,极其不利于身心健康。加上交易大厅人满为患、空气流通差,会对每天去交易所“上班”的股民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
处方:做长线,不用天天盯着股市曲线;买基金,让别人替你理财、替你算计,既不会影响工作,又不会影响健康,还节省时间和精力。当然,还有一个针对证券公司的建议:股市大牛,证券公司的利润不用怀疑,那么,证券公司是不是也应该为股民的“可持续发展”作一点投资呢?比如,开辟无烟区,买几台空气净化器?
假日综合征
症状:没有起落涨跌的节假日成了最难熬的日子。
以前只知道星期一有上班综合征,经过了双休日的调整,周一一开始上班总难免走神,工作效率降低。然而习惯了股市节奏的股民们正好恰恰相反,周一到周五,因为神经亢奋而神采奕奕,一旦进入假期,没有了心中那份寄托,反而浑身不自在,惘然失落。
股市对股民生活规律的改变、生活习性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双休日,本来应该是睡懒觉的大好机会,可一些股民9点不到就已经辗转反侧,无法平静。
一位新股民这样自述:周六加班,周日好不容易盼来的休息却怎么也休息不好,居然可以用“煎熬”二字来形容,心中总在嘀咕,还有多少小时才开市,一整天就盯着股票交易软件一遍遍反反复复看着那些虽不明白但已了然于胸的曲线图,不厌其烦地刷新画面以确定没有什么最新资讯。事实上,他很清醒地知道,周六周日是不会有资讯更新的。
另一些同样找不到方向的股民,选择在不开市的日子里,上网灌水,君不见,今日之股市论坛,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吗?
处方:节假日里,脑子里不要老想着股票、股市、涨停、市值,建议多参加体育活动、户外活动,多和家人沟通、玩耍,多陪陪父母、老婆(老公)或孩子。须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炒股也一样。
上涨综合征
症状:恨不得把自己也卖了,然后把卖自己的钱拿来投入股市;刷卡消费时,眼睛都不眨一下。
女人的消费欲望突然缩减,男人开始减少抽烟,这是一种典型的上涨综合征,省下每点钱,倾其所有投入股市,恨不得连自己都卖了,换钱进股市“钱生钱”。在这种极度亢奋的市场情绪中,过激行为开始出现,理智在这个时候显得尤其脆弱。
首先是抵押房产炒股。现在的房价,一套房子抵押可以拿到的钱不是小数目,所以,很多人开始冒这个险。
没有房子或其他资产可抵押的人,则挖空心思筹钱,这时候,手机上越来越多的垃圾短信变得有价值,例如“短期借贷,无需抵押,迅速放款,请速联系”等等。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在这样借钱,但以手机上类似短信的发生频率来看,市场似乎不小。
再者就是伤感情的借借借。问亲戚借、问朋友借、问同事借,不顾这些人的劝阻与苦口婆心,钱是借来了,感情的裂痕也埋下了。
随着股票市值的迅速膨胀,上涨综合征患者还有一种表现:刷卡消费时,眼睛不眨一下,买什么都想着“反正在股市里来钱容易得很”。
处方:要么立即清仓,虽然让人心痛,但“快刀斩乱麻,落袋为安”的选择有时也不失为调节自己心态和情绪的一种手段;要么就当股市不存在,拿出一点“涨涨跌跌”由他去的气度来,多和非股民相处,不要总是一天到晚谈股论金,更不要把股市当成“领工资”的地方。
下跌综合征
症状:天天穿红衣,看见穿绿衣的人就莫名紧张;喜欢听“涨”、“发”、“富”之类的字词,不喜欢听“落”、“跌”、“摔”这样的字眼。
上涨会让人情绪失控,诱发疾病,下跌就更不用说了。在如今的大牛市背景下,手里的股票下跌,确实很难让人接受,因此,也更容易让人跌破健康底线———悔恨、抑郁、妄想、癫狂……都是下跌综合征的主要表现。
研究发现,悔恨心理只要持续一周以上,人体内的免疫球蛋白就会降低。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位知识分子的个案,就是下跌综合征的极端表现。
今年黑色2·27时,笔者也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某君好不容易筹齐了买房结婚的钱,但终究抵挡不了股市暴利的诱惑,在2月27日义无反顾地投奔股海,谁料想,却碰到了多年未遇的暴跌,其心理的“过山车经历”不说大家也可以猜出一二。难怪有人说,夫妻股民建议各自开一个账户,否则家无宁日。
处方:要么“割肉”(清仓)离场,不再看股市行情。对于拿着血汗钱投资股市的人来说,每一次下跌都无异于是在割他们的肉。“割肉”一词无从考究是谁发明的,但实在很形象;如果实在下不了“割肉”的决心,就找准时机再买进,以摊薄成本,伺机而动,说不定也可以闯出一番天地。
未入市综合征
症状:一听到别人在股市赚钱的消息,就心急如焚,恨不得马上跑到证券公司去开户。
炒股者似乎从来是报喜不报忧的,涨了几毛,最好让全天下都知道,跌了几块,却打落牙齿往肚里咽。虽说现在选择闷声大发财的人越来越多,但还是有一部分人喜欢“刺激”别人,逢人便吹嘘自己又抓住了几个涨停板,当被问及赚了多少时,他们总是谦虚地摆摆手:“不多不多,也就六位数(10万元以上)。”他们期盼的是能换来别人艳羡的目光,这种膨胀感,有时比股市中赚得的真金白银更令人贪恋。
在这种情况之下,很多非股民患上了比股民更严重的综合征,他们急,他们悔———为什么我不早点入市呢?为什么当初我就没想到股市这个投资渠道呢?于是,他们迫不及待地开户入市。
“我知道股市有风险,我知道现在的股市风险更大,但不炒股,机会是零,我不能再错过了,趁这个机会赚一笔我就收手。”一席话恐怕道出了大多数新股民的普遍心态。但实际上,没有几个新股民真正会在赚到钱后,挥挥衣袖,潇洒离场。
处方:要么调整心态,立即断了炒股的念头,寻求其它途径理财,例如做外汇、买国债、买保险等等;要么就趁热打铁,赶紧入市吧,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当一位非股民摆脱了未入市综合征后,有可能感染本文提到的前四种更难“医治”的病症。据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