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消息
今天早晨5:20,立夏的节气到来。为了使“立夏”不疰夏、不瘦夏,过去各地的人们总会利用这一天补一补,为此也留下有趣的吃和玩的风俗。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这些传统风俗渐渐被人们忘却。但在立夏的日子里,人们还是利用五一长假的休闲,拾起昔日的记忆。昨天,记者走入南京的街头巷尾,了解来自各地的人们如何去过——立夏。
市民买地三新“立夏”
城南人家立夏称孩子。吴俊 摄
今天要吃蚕豆苋菜香椿头
上午9:00,记者来到中华门钓鱼台一带采访,一市民告诉记者:城南的东门有一位姓童的人家,一直保持着过立夏的习俗,记者立即赶到了童正文老人家。在他家里记者注意到,厨房里准备了不少过“夏”的菜。童正文老人告诉记者,他们一直保持着欢度这个传统节日的习惯,为此一些亲戚也在这天到他们家来凑热闹。老人说,今年儿子的岳父和岳母要来,亲家登门过节不能马虎,于是就提前准备了。
童正文说,按照南京人过节的规矩。立夏当日要吃“三新”。老人说,对于吃“三新”说法很多,譬如樱桃、青梅、鲥鱼等。现在鲥鱼菜场上不多,于是他们家就把“三新”改成嫩蚕豆、苋菜和香椿头。
童正文告诉记者,过去“立夏”人人要称体重。于是到了这一天,大杂院里总会有人找来一杆大秤,秤钩下挂一个兜子,大家依次坐在上面称。不过,现在不少家庭里有专门称体重的弹簧地秤,就不要这样麻烦了。随后,童先生向记者做称体重的演示,秤用凳子支起来,小孙子站到秤上,老两口看着秤,“乖乖!刚好一百斤!比去年多了接近十斤呢!”童正文笑得合不拢嘴。
离开童正文家,记者来到夫子庙一带居民区,希望借助当地的老城南人,进一步了解南京人立夏时节的风俗习惯。但是让记者感到失望的是,这一片真正的老城南人已经没有多少了,很多居民来自外地。正当记者一筹莫展之时,当地一位姓王的师傅把记者带到了小西湖巷。王师傅告诉记者,这里南京老人多,可以去问问。根据王师傅的指引,记者终于在小西湖1号找到了“老城南”——一位姓李的74岁老人。老人告诉记者,根据以前南京传统,立夏是要骑坐门槛吃豌豆糕的,但现在想吃也吃不到了。如果说今天还能吃到,那吃的也不是正宗的,因为传统的豌豆糕手艺早就已经失传。此外,现在都住楼房了,骑坐门槛的习俗也就没有了。
巧遇老板发红包
昨天中午,记者在宁海路一家名为湖边小馆的饭店里点菜吃饭,正巧发现老板娘给服务员发红包。记者本来以为她发的是五一期间的加班工资,上前一问才知道老板娘发的是立夏的“喜钱”。记者了解到,老板娘姓郑,盐城人。她告诉记者,立夏是盐城当地在所有节气中看得很重的节气。因为她老家靠海,当地渔民多,立夏这天,船老大会给帮工发红包,祝愿大家在海上平安。后来这种习俗在盐城沿海一带慢慢普及开来。现在到了这天,开店的老板会给员工发红包。老板娘说,虽然她发给员工的红包分量很轻——只有50块钱,但出于两层意思:一是沿袭家乡传统,二是员工在五一期间大家比较辛苦,发红包也是鼓励一下。
樱桃青梅俏销
昨天,记者还来到河西的龙江小区菜场、新街口的羊皮巷菜场以及下关惠民桥菜场等地采访,发现蒜苗、蚕豆、苋菜等卖得相当火。一些水果市场也打起“立夏”的主意,樱桃、青梅等摆上重要位子。下关惠民桥菜场水产品交易处,平时很少有人过问的鲥鱼也开了市。记者在龙江小区菜场,采访了一位老家是无锡的张老先生,他告诉记者,在无锡每到立夏的这天,都会买点新鲜的黄瓜、枇杷尝尝的,有的地方还有吃霉豆腐的习俗,说吃了霉豆腐就不会倒霉。正在这里卖菜的朱女士插话说,立夏各地有各地的风俗,譬如她的家乡南通就有立夏“斗蛋”的风俗,杭州人立夏普遍都会吃些乌米饭。她还说吃了乌米饭,不会疰夏,能祛风败毒,乌蚊子不敢叮咬。她这么一讲,让记者对乌米饭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但是她说当地也已经很少能买到了。曹佳良王晓娟 吴 俊
江苏各地立夏习俗
南京:一要称体重;二要骑坐门槛,食豌豆糕;三要尝三新。三新指樱桃、青梅、鲥鱼。
苏州:要吃樱桃、青梅和麦子。此外要吃酒酿、咸鸭蛋和称体重。
无锡:要吃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地三鲜即蚕豆、苋菜、黄瓜;树三鲜即樱桃、枇杷、杏子;水三鲜即海蛳、河豚、鲥鱼。
常州:吃地三鲜:苋菜、蚕豆、麦穗;水三鲜:鲥鱼、刀鱼、河豚;树三鲜:樱桃、梅子、香椿。
镇江:有尝八新的食风。“八新”就是樱桃、新笋、新茶、新麦、嫩蚕豆、扬花萝卜、鲥鱼和石首鱼(黄鱼)。
南通:立夏要吃蛋,大人给孩子胸前挂一个小网兜,网兜可以放上头大的鹅蛋、绿壳的鸭蛋、红通通的鸡蛋。立夏日中午还用箩筐挂秤“称人”。
扬州:扬州除了尝“八新”、称体重,还要吃绿豆糕。
泰州:有吃茶叶蛋等习惯,说是这天吃了茶叶蛋,夏天可以不中暑。
盐城:农家将熟小麦、大麦穗等烤好做成团子,以享新麦之鲜;立夏日不睡午觉,严禁家人坐在门槛上。
淮安:煮鸡蛋吃和称体重,说“吃了鸡蛋不瘦夏”。
宿迁:榆树叶子烘干了,和面一起做饼吃。
徐州:吃鸡蛋等。
连云港:鸭蛋和香袋装在一起挂在孩子胸前,还用艾草水给孩子洗澡。 吴 俊 整理